非遗里“寻龙品龙韵”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龙的历史与寓意极为深远。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是一座文脉悠长的小城,在这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龙文化”。让我们开启一场“寻龙之旅”,细数非遗里的中国龙,感受龙的传人的匠心坚守。
沈绣里的“龙味儿”
走进江苏凯利绣品有限公司,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沈绣作品,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及名画等等,风格迥异,绣娘们正在制作龙年的绣片。
“我在绣的是金龙戏珠。2024年是龙年,我们绣的龙在兼顾它本身的庄严特点之外,又添加了可爱的气息,适合放在家中。”海门区非遗传承人、中级工艺美术师陈晓燕介绍。这些龙年主题绣片,其中一部分会被做成团扇,另一部分则做成摆台、如意架等。
江苏凯利绣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兴文化企业,2014年成立了沈绣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专注刺绣艺术的“传承”“创新”“服务”。沈绣又名南通仿真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在2007年3月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套金龙戏珠,以金色调为主,所绣的龙姿态矫健,龙的身体细节也被细致地绣了出来,龙鳞龙爪龙须都十分细腻,珠子的绣制也非常精湛。绣片中巧妙地运用了亮光的效果,珠子看起来晶莹剔透,富有质感。
据介绍,江苏凯利绣品每年都会制作带有生肖元素的绣片,将其与生活用品融合,走进家家户户。“经过百年的发展传承,沈绣在世界舞台上正展现出越来越大的中国魅力,我希望我能保留淳朴的‘匠心’,让沈绣未来更出彩。”陈晓燕说。
竹编画里的“龙”和“凤”
在海门街道三南村村委会展厅,展示了许多精美的竹编作品,其中一幅编有“龙”和“凤”的编画尤为突出,其作者是第五批海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张祖裕。
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1月,张祖裕因竹编被列入第五批海门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竹编画的难点在于,每一幅画必须用23种不同的挑、压、拼等编织绝技,运用提花编织的原理,通过虚实和明暗的变化,与名家书画结合,手工编织。竹编人一线一刀一压一提……一般作品需要上万次操作,复杂作品需百万次操作以上。“我从16岁开始做,今年已经73岁了。作品都要很精心地制作,不努力、不辛苦是做不成好作品的。”张祖裕说。
龙既是祥瑞的象征,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龙凤纹样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它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长、应用最广、民俗功能最多、民间性最强的文化长链。“今年是龙年,我准备这样一幅竹编画给海门人民观赏,龙凤代表吉祥,祝大家新春愉快。”张祖裕说。
土布文创家纺店里“寻龙”
“我们限量售卖的2000只小龙玩偶、2000个抱枕已经售罄了,正在赶制另外1000件。”南通华御绣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指着公司大厅内展示的龙形玩偶以及生肖抱枕说。
华御绣位于叠石桥家纺城,深耕土布事业,历时15年的沉淀与研发,结合现代纺织技术,打破传统土布窄幅的应用局限,采用专利工艺,织出土布不一样的舒适质感,该项目获评第六批海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布是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也叫老粗布。其他的布料用单纱制作,比较薄、软,土布是两根合股,相对来说透气和吸湿性更好,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郑文介绍。
公司生产的龙年生肖抱枕传承东方美学,结合传统非遗剪纸艺术,以吉祥龙和吉祥八宝纹作为主体纹样,采用了吉祥结、胜利幢寓意吉祥,海螺、金轮和宝莲作为纹样点缀,并加入寿桃纹、柿子纹、祥云以及钱币纹作为图案辅纹,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风俗,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于龙形玩偶的设计,设计师林佳滨介绍:“我们用手绘的方式先画出雏形,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调整,在传统龙的帝王之气和威严形象中融入国潮萌趣元素,结合非遗土布,集文化传承和讨喜于一体,做成这个小龙玩偶。”
“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士能够关注土布,把国货品牌弘扬出去的同时,用这些玩偶和文创小礼品作为载体,弘扬非遗文化。”郑文说。
作者单位:海门融媒体中心
- 上一篇:大运河畔上演“非遗学堂”
- 下一篇:齐梁帝王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