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舜”风又顺水

2024-04-22    甄泽 张轶轮

江阴长泾镇古称“东舜城”,西晋《风土记》曰:“舜曾居此”,传说舜帝在此刀耕火种、开化先民,因而得名。长泾老街至今依然保存着千米石板老街,以及张大烈故居等数十处明清建筑。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404/491d50175093412f89c70528010d0192.png

先有街再有河,又因河而兴

据考证,长泾有两千五百年文字记载史,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1321年,元至治元年,夏氏在长泾定居,长泾的人口开始集聚。到明成化元年(1465年),因为疏浚了长泾河,老街一带形成了三泾里的格局,由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繁荣期。到清康熙二年时,长泾正式定名为长泾镇,这也是老街名字的由来。

老街深藏着历史的遗韵,泾水河畔的石板老街长达千余米,是江阴市保存最长、最完整的老街。老街两边至今仍保存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市文保单位6处。如今的老街,是古老与现代的相映、历史与未来的交融,既有小桥流水,又有光影水秀,既有茶食“老字号”,又有咖啡“新网红”。

长泾老街依河一分为二,为河南街、河北街,因为没有大规模开发,如今街上居民住宅、商铺、文保建筑融合一处,烟火味浓郁。河北街10号至14号的老张厅,建于明代中期,也是老街保留下来的最早建筑。张氏后人、革命烈士张大烈故居则位于河南街上。沿河往东走,有上官云珠纪念馆。上官云珠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她的少年时期便是在老街上度过。因其成名于上海,至今还有很多上海游客循着上官云珠的足迹来到长泾。丹青大师“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此归隐山野;中医外科名家夏颧在这里施医惠贫。近代还诞生了中国催化科学先驱者张大煜、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张理刚等一大批名人志士。

悠悠流淌的泾水也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来到长泾老街,又怎能不尝尝老街烧饼、茶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其中,长泾月饼在清朝光绪年间成为贡品,由此名扬天下。每年暑期至11月,老街上就挤满了来采购的人。

建筑极具水乡特色

现存的老建筑主要集中在河北街上。明清时期,街道两侧均是清一色的推槽板房屋,前店后坊,商贾往来,十分热闹。走在老街上,可以看到沿河的建筑多为两层砖瓦房,部分建筑还保留着木质结构。在部分建筑的一层留有一条仅供一人通过的小弄,穿过弄堂就能直达河边。当地文史专家介绍,这是水乡一带建筑特有的结构,这条小弄堂被称为“暗巷”,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发生火灾的时候取水方便。

另一栋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是位于河南街上的张宅,这是一座极具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特点的民居建筑群。专家介绍,古时江南一带的民居多用泥石建造,这种建筑很容易被钻孔。为了防盗,有条件的人家便会用黄石建造院墙。这栋建筑占地约4亩半,整栋建筑的院墙都是用约1米厚的黄石建造,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