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南通:四代人“接力跑” 蓝白间传薪火

2024-07-23    张坚 杨镇潇

今年97岁的管惠芳迎来了自己蓝印花布技艺从艺90周年的新里程。7月14日,“青出于蓝”管惠芳从艺九十周年·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百凤艺术巡展启动仪式在南通岁悦礼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通过集中展出百余件凤凰纹样的艺术品,体现出从管惠芳开始的四代非遗传承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四代传承人一起观展。许丛军 摄

四代传承人一起观展。许丛军 摄

九十载心手相传,守护蓝白天地

1928年6月,管惠芳出生于南通启东汇龙镇,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的母亲。吴氏家族自清代以来一直在苏州从事染织技艺,太平天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染织艺人吴忠熙带着全家从苏州吴县迁徙到江北崇明的杨家沙 (今南通启东) 购田置业,成为吴家在南通从事染织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传至今天已经为第七代。

管惠芳6岁开始学习纺织技术,先是纺纱,8岁开始织布。脚够不到布机,下面就用木块垫着。她用灵巧的双手织染出一幅幅古朴精美的吉祥图案,很快成为乡里有名的纺娘。

“我从小是在母亲的纺纱织布声中长大的,蓝印花布纺织图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此。”吴元新不止一次提到,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带他走进了蓝印花布的染织世界。

吴元新至今记忆深刻的是,当年他在启东印染厂工作时,觉得做这一行太苦。“母亲用土话对我说,条条蛇都要咬人,做哪行不吃苦啊。一直走下去,你就能找到自己的路。”吴元新回忆,正是母亲的激励使他坚定了守艺到底的决心。

管惠芳老人一直为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保护默默奉献,20世纪90年代,吴元新创办中国第一家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时,管惠芳将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帮助建馆。开馆以来,管惠芳不顾年老体弱,一次次为来宾展示濒临失传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作家冯骥才誉为“最后的纺织染色印花娘子”。

管惠芳老人在织布

管惠芳老人在织布

在母亲的激励和示范下,吴元新数十年如一日,在蓝白世界里笃行不怠。1996年,全国第一家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建成开馆。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吴元新带领“元新蓝”团队走遍全国所有蓝印花布主要产区,抢救、保护、收藏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实物资料6万余件,整理纹样超过20万个,出版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等10部专著,并建立了蓝印花布纹样数据库,立档研究,传承文脉。“元新蓝”团队通过染坊带徒、家族传承、院校教学、社会培训等立体式的传承方式,培养了大量的青年传承人群。

四代人接力前行,续写非遗新篇

四世同堂,四代研艺,星火如炬。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仍在从事传承工作的年龄最大的会员,管惠芳身体力行,将技艺传承的“接力棒”稳稳传递至后辈的手中。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荣书琴在活动现场向管惠芳老人献花,并对吴家四代传承人表达深深的敬意。她说:“吴元新一家在蓝印花布的收藏、研究、展示、传承、传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开启了传承传播的新模式。特别是在家族传承上,他们一家四代人在民间文艺方面作出了典范性的贡献,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现象。希望全国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吴元新这样的民间文艺家家庭,更好地推动新时代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

蓝印花布伴随着吴元新的成长之路,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元新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在坚守蓝白世界的同时,传承和发扬是他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蓝印花布传承之路上,吴元新动员了自己的女儿吴灵姝、女婿倪沈键加入进来,为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力量。以吴元新为代表的“元新蓝”团队,在产品设计中既有传统的规范,又融合了新兴的时尚。如今,管惠芳的曾孙女吴抒染也加入其中,吴家染坊已经呈现“七代传承、四世同堂”的喜人景象。

管惠芳教曾孙女吴抒染织布

管惠芳教曾孙女吴抒染织布

巡展启幕之际,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专门为展览题写书法作品——“靛蓝千古事,灿烂今日花,神工何所在,南通找吴家”,高度赞扬吴元新一家在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上作出的杰出贡献。吴元新告诉记者:“我两个孙女的名字也是冯骥才先生取的,一个叫抒染,一个叫美印。冯先生说,寓意着抒发美丽的印染大业,希望印染技艺代代相传。”

从南通“走出去”,“百凤巡展”有看点

蓝印花布技艺起源于江苏,南通作为国家命名的“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崭新光彩。

“元新蓝”团队此次推出的“百凤艺术巡展”,就是从南通走向全国的一次新尝试。展览上,百余件以凤凰为主要元素的蓝印花布图案铺陈开来,构成一卷壮美的、极具冲击力的“百凤图”;它们或成对翱翔,或孤傲展翅,或与花齐舞,向观众传递吉祥美好的祝福。

“凤,被誉为百鸟之王,是富贵吉祥的象征,也是祖国腾飞的象征。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展陈出来,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正创新的一次集中展示,又寄予着非遗代代相传、明天更美好的愿望。”吴元新表示。

此次展览选择传统纹样谱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凤凰形象为题材,运用点、线、面的设计要素,将蓝底白花与白底蓝花两种印染手法融合,展现出蓝印花布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百凤图”由吴元新一家四代人等“元新蓝”团队用3年时间设计制作而成,以百余幅样式不同、风格不同的凤凰纹样,凸显传统印染技艺当代活态传承的新面貌。

据介绍,该展后续还将走进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地巡回展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南通非遗故事。

目前,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已经在南通、启东、苏州、天津和慈城建立了5个博物馆,成为国内蓝印花布展示、传播的翘楚。除了家族传承外,长期以来,吴元新还依托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非遗研究院,开设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培训班,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400多名传承人。这些年轻的传承者来自20多个省份,他们一同努力,让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者单位:南通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