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靳家巷,衔接镇江过去与未来

2024-07-30    马彦如 张剑

 明朝冯梦龙编撰的《古今谭概》中,收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丹徒人靳贵曾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人称靳阁老。靳阁老有一个不肖之子,科举考试没能及第,多年后,孙子反倒金榜题名。靳阁老每次督促、训斥儿子时,儿子总是油嘴滑舌地狡辩:“您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您的儿子又不如我的儿子,我怎么不肖?”阁老只好大笑而止。

在明朝政坛,有两位官至宰辅的镇江人,一位是杨一清,另一位就是靳贵。

靳贵(1464年—1520年),字充道,号戒庵。据《光绪丹徒县志》记载,靳贵的祖上自元末以来便居住于镇江,“先世家庐州,元季避乱徙镇江之丹阳”。《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明载其籍贯为“直隶镇江府丹徒县民籍”。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9fc8797e437a41798d91f51f1cd17d15.jpg

靳氏为江南望族,祖父靳荣以行义闻名,父亲靳瑜以镇江府学生员入南京国子监,授温州府经历。

靳贵在靳瑜温州官舍出生,应为长子。《光绪丹徒县志》卷六十中,记载了关于靳贵出生的故事。故事说靳瑜50岁无子,在金坛教育孩童。夫人范氏卖掉钗梳,买邻居女儿为侍妾。靳瑜冬至归家,范氏置酒于房,安排邻居女儿侍候靳瑜,然后就出门从外面把门闩上,没想到靳瑜却站起来,逾窗而出。他真诚地告诉夫人,“此女幼时,吾尝提抱之,恒愿其嫁而得所。吾老且多病,不可以辱。”遂将此女归还其家。第二年,范氏受妊,生靳贵。

靳贵“少长颖悟捷出”,非常聪明。先后师从镇江著名学者丁元吉、杨一清,在两位名师的教诲下,靳贵学问日益邃博,科举之路非常顺畅。弘治二年(1489年),靳贵中己酉科乡试解元(第一名),弘治三年(1490年)中庚戌科会试第二名,殿试钱福榜探花(第三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三试顺占三名,成为科举史上的一件奇事。

为官27年,靳贵历经弘治、正德两朝,仕途顺达,官至宰辅,入内阁三年,得以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参与机密事务决策,成为朝廷重臣。正德六年(1511年)和正德十二年(1517年),靳贵作为翰林编修,曾主持过两次全国举人考试,也称会试。第一次会试结束后,有人举报说靳贵的家童收受贿赂,出卖考题,靳贵没有申诉辩解。第二次会试时,靳贵已经身体有恙,为了证明清白之身,他决定抱病主持考试,未曾想,那些负责监督与上谏的言官们,对他极尽嘲讽、丑化和攻击之能事。人言可畏,靳贵万般无奈,只得辞官。

退休返乡后,靳贵遵从简约,“家居斥去纨绮侈丽之物”,并作《师俭堂》以示子孙。他好古力行,“作室城南。建祠堂于正寝之东,置祭田、祭器。作惇叙堂。以合族革去近世焚楮之币”。虽已归乡,但他仍身系朝政,“而忧世之心不释,居常邑邑不解颜”。

正德十五年(1520年)八月七日,因非常担忧南巡的武宗安危,“忽疽发背”,逝世于家中,享年57岁。朝廷为此辍朝,赐祭葬如制,赠太傅,谥文僖。明武宗南巡至镇江,亲临丧礼,“抚柩嗟悼者久之”,并亲自为他撰写祭诗:“朕居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南巡,先生已矣。呜呼哀哉!”全文简明扼要,短短28字表达了对靳贵的深切哀悼和尊重。清光绪《丹徒县志》载,靳贵最后长眠于长山脚下的西凤凰山腰。

靳贵对家乡镇江有很深的乡梓之情。任编修时,他在乡里建筑了解元、探花两座牌坊,一座在清风桥,一座在儒林坊。进大学士入阁,在虎踞门内建筑了大学士、尚书、宫保三座牌坊。建筑“京口靳氏祠堂”,堂号“惇叙堂”,明代李东阳所撰《京口靳氏祠堂记》中,对祠堂位置、堂号、房屋用作安排、祭祀、管理、祭田等有明确记载。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9c4835ce2df14f9e9eca2aa0fe2c0f1e.jpg

靳贵的旧宅位于镇江南门大街西边的靳家巷,这里不仅是他的居住地,也是其家族在镇江的族居地,流传着许多他和家人的故事。巷名传承沿用至今,成为衔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