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曾巩与隐玉斋
从位于江苏如皋古城东北隅的水绘园南门进,穿过敞厅,沿西墙圆洞门向北,便到了一个小天井,这就是有名的“隐玉斋”。东墙朝西竖砌“宋曾文昭公隐玉斋故址”古石刻一枚,十分引人注目。这里承载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此读书的一段人文往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文学成就突出,位列“唐宋八大家”。
隐玉斋。冒浩宇 摄
宋天圣十年至景祐元年(1032-1034),曾巩之父曾易占任如皋县令(如皋文庙“名宦祠”有祀)。因如皋学风淳正、文气馥郁,如皋籍学人胡瑗、王惟熙、王观、王觌、王俊乂等皆学有大成,曾易占将14岁的曾巩带在身边,寄读于唐代中禅寺东厢房。
如皋两年多的“高中”季节,曾巩度过了学术思想最为重要的“灌浆”期。60多年后,其弟曾肇知泰州,亦于中禅寺读书阅文,并为东厢房题名“隐玉斋”,寄托对亡父亡兄的哀思。
六朝松。马志刚 摄
在隐玉斋前,有一株落地盆景——古桧柏“六朝柏”,俗称“六朝松”,是如派盆景蟠扎技艺的代表性作品。此树为曾易占与曾巩父子所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隐玉斋东边不远处,是一处古池塘,名为“洗钵池”。清初词坛巨擘、曾在水绘园生活多年的陈维崧在《水绘庵记》中也说:“……其一径达寒碧堂。堂之前白波浩淼,曰洗钵池。盖自宋尊宿洗钵于此,因以为名焉。”文中写出洗钵池与曾巩的深厚渊源。
洗钵池。资料图
洗钵池原为中惮寺放生池,面广六亩,寺僧常清洗钵盂于此。在中禅寺东厢房专心读书的曾巩,常至近在咫尺的洗钵池内清洗笔砚。
也正是得益于优异的家教、勤奋的学习,以及如皋厚重学风的滋养,曾巩最终成长为一代醇儒。他的才气与风骨,也随着这悠悠洗钵池水,滋养古城,文昌千年。
作者单位:如皋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