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于无声处听惊雷

——张太雷纪念馆

2022-03-09    王 振

张太雷纪念馆(故居)位于常州同济桥畔。张太雷是“常州三杰”之一,在29年人生岁月中,以“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革命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2009年,张太雷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fc148b5e-97b3-48e7-85cd-185c98e704a7.jpeg

张太雷铜像

一、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一批党员,并逐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太雷,1898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虽自幼家贫,但依靠母亲做帮佣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资助接受了初、中等教育,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他的革命生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少年张太雷与同在常州府中学堂求学的瞿秋白带头剪掉长辫子,心里萌发了革命的火种。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后为节省学费,张太雷选择转考天津北洋大学。大学时期的张太雷学业出众,精通英文、俄文,受邀任《华北明星报》的编辑、翻译,成为时在天津的俄共(布)秘密党员鲍立维的助手和翻译,开始接触并翻译大量的俄国十月革命相关文献。这期间,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已醉心于另一种新的做人标准,放弃旧的处事途径,态度甚坚决”。

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频频赴京报告,结识了李大钊。经李大钊引导,张太雷放弃了毕业以后当律师的想法,毅然投身革命。1920年3月,张太雷加入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往来于天津和北京之间,传递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协助李大钊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同年10月,李大钊正式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张太雷立即加入,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张太雷参加过党的三大、四大、五大,四大当选为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等职。

二、张太雷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是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早在1919年2月,五四运动发生之前,张太雷就在天津发起组织旨在改造旧中国的“社会改造社”。这是中国大学生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

1920年8月,张太雷在上海参与筹建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赴天津建立天津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天津、唐山、长辛店等地开展工人运动,并创办《劳报》(后改名《来报》),研究工人问题和宣传革命思想,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被誉为“比较彻底的中国青年组织的楷模”。

1922年,张太雷负责筹备并主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青年团一大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中国青年运动的核心组织正式建立,成为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伟大里程碑,张太雷的名字也写入中国青年运动光辉史。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任改名后的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三、张太雷是中共最早派往共产国际的使者,是第一个登上共产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1年2月,张太雷受中共早期党组织派遣秘密赴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担任中国科书记,成为中共最早派驻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途中,他给妻子陆静华写了一封真挚感人的家书,写道:“我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如今这封家书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张太雷现存于世的唯一一封家书手稿,常州张太雷纪念馆保存了这封家书的复制件。

1921年6月至7月,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张太雷出席大会,并在大会的最后一天上台作了精彩的五分钟演说,成为最早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的中共代表和第一位在共产国际讲坛发言的中共代表。张太雷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大会提交的《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后来刊登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机关刊物《远东人民》1921年第3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舞台上最早发表的文献”。

四、张太雷是中共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重要的倡导者和捍卫者之一


张太雷在向共产国际三大提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设想,是中共党内最早提出国共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人。

1921年8月回国后,张太雷受李大钊派遣,先后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达林的助手和翻译,投入到改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工作中。其间,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多次会晤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先生,更加确信国共两党结成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可能性。1922年8月,杭州西湖会议就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进行专门讨论。在马林、李大钊、张太雷的努力下,基本达成国共合作由“党外联合”转向“党内合作”的共识。西湖会议后不久,李大钊和张太雷等少数共产党员率先以个人名义正式加入国民党,成为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批中共党员。

张太雷纪念馆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张太雷在发言中坚决赞成共产党人“目前应加入国民党,作为国民党的骨干力量”。大会最终通过张太雷参与起草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确定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成功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此后,张太雷又以多重身份积极奔走于共产国际和国共两党之间,调和各方利益诉求,积极宣传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尤其是作为共产主义驻华代表鲍罗廷的翻译和助手,鲍罗廷对中共及国共两党联合战线的指导工作,张太雷都要参与和谋议,他见证并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巩固与发展。

五、张太雷是广州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在广州建立了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8月7日,张太雷出席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即主动请求去广东工作。张太雷被任命为南方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负责传达中央紧急会议的决议和发动全省特别是东江地区的武装暴动。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张太雷与叶挺、恽代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市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旋即在攻占下来的广州市公安局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共通过暴动建立的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

12月12日,张太雷在参加“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后,得知敌人从越秀山方面进攻,立即同共产国际代表、德国人纽曼乘车赶赴前线指挥战斗。车至大北直街(今解放北路)附近,遭敌人伏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壮烈牺牲。他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渊泉。”张太雷牺牲后,瞿秋白悲痛地写下这些文字,深情悼念这位曾经的共产主义战友。

六、张太雷的丰功伟绩,历史和人民不曾遗忘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宣传张太雷事迹,弘扬张太雷精神,1982年,张太雷故居就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按原貌修复,并于同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暨张太雷英勇牺牲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为“张太雷故居”题写了匾额。

2000年,张太雷故居正式更名为张太雷纪念馆。2016年,张太雷纪念馆进行全面改建提升,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平方米,于2018年6月17日张太雷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时重新对公众开放。

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展览两部分组成。张太雷故居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张太雷自1918年回常州与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共居住了七年岁月,三名子女都是在这里出生。故居内部陈设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设置客厅、厨房及夫妻俩、母亲、女儿的卧室。故居西首开辟了共青团史陈列室,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共青团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大、中、小学校开展团课教育的基地,属全国首创。张太雷生平事迹展览则以张太雷的革命奋斗历程为线索,通过油画、实物、照片等珍贵史料展现他革命、光辉的一生。

张太雷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事迹与精神的专业馆,是常州市、江苏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江苏青少年研究教育基地。

自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张太雷纪念馆(故居)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参观者300多万人次,先后出版《张太雷年谱》《张太雷传》《回忆张太雷》《张太雷文集》《醒世惊雷》《风雨人生路》《张太雷研究史料选》《张太雷诞辰110周年纪念研讨会论文集》等20多本书籍。此外,还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拍摄史料片提供场所和业务指导。建党95周年之际,与常州广播电台合作拍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一封家书》;建党100周年之际,协助拍摄电视纪录片《常州三杰》,于2021年4月19日至22日在央视四套《国家记忆》栏目播出;2021年初配合拍摄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定档于5月1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其中的“常州三杰”篇在第十四集《故人生死各千秋》。

张太雷纪念馆与常州大学、常州市朝阳中学、常州市兰陵小学等30多所学校签订共建协议,设立“太雷学社”“太雷团支部”“太雷班”。以张太雷纪念馆作为长期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不定期开展各项教育学习活动,还多次举办“太雷精神进校园”等校园巡展活动,创建“流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近百所中小学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