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一代名医柳宝诒

2022-10-10    符李敏

清光绪年间,江阴周庄出了一位扬名江南的名医——柳宝诒。

柳宝诒祖籍浙江宁波,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字谷孙,号冠群,周岁丧父,10岁亡母,由祖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经子史集、历代医书多有涉及。同治四年(1865年),他考中秀才。此后,被推荐入京廷试后,试用正红旗官学教习。

在京城,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无心为官,遂弃仕回乡,一心钻研医道。不久,医术、医风俱佳的他便颇负盛名。

柳宝诒像

柳宝诒像

久在乡里从医的柳宝诒深知,乡村购药不便,且许多草药炮制草率,即便有良方,也难以配到好药,贻误了医治的时机,更影响疗效。鉴于此,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在周庄开设了“柳致和堂药店”。“致和”是致力于医,饮之太和的意思。他亲撰《致和堂跋》:“万物所籍,以生养者,太和元气也,天时人事或失其和,则病矣。医药者,将以调其不和者,俾得致其和也。”

柳宝诒存心济世,普救病患,积多年的诊治经验,制成一些丸散膏丹,让病人按症服用,疗效显著。以秘方制成的柳氏圣济大活络丹、女全丹等尤有功效,声名远播。许多人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柳致和堂药店”求医问药。

4年后,柳宝诒又在江阴城中大街开设“柳致和堂分店”,并将各方中药的炮制、配伍、治病之理逐方解释,汇编成书,以木刻版印行。当时,在中医药界流传:“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中有致和堂”的说法。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9aebbd64ae2c495eb236a51dcbc97370.jpg

柳宝诒为人慷慨,从不计较诊金的多少。他在诊所墙角置放一个木桶,病人来看病,自己向木桶内投放一些铜钱,投多投少他并不在意。遇到贫穷的病人,他不仅免收诊金,还在自己的店里照方配药,不取分文。

柳宝诒晚年致力于著述。柳氏著作共有12种,除了《柳选四家医案》,还有《素问说意》《温热逢原》上中下3卷、《疟痢逢原》2卷、《惜馀医话》4卷、《评医琴川医案三种》《梓贤医案十六家》《清芬医案》《鸿雪医案》等。他的医案理药方药逐一条陈,并加入按语,简明确切,有启迪后学之用。

柳宝诒在钻研医学医术的同时,也设帐收徒,注重培育中医人才。他常常召集学生,向他们讲解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培育了一大批地方名医,有一定知名度的如常熟金石如,昆山吴晋丰,南沙魏用岳,杨舍郭吉庆等。在门人中,尤以占文桥、邓春初以治伤寒症著称,闻名东乡。

为人正直的柳宝诒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他在乡里开设文社,组织本乡子弟学习文化,费用都由他来负担。后来,他又与东南乡绅士薛春泉在江阴县城内创办东南乡试馆,自任董事,方便东南26乡子弟入城应试。柳宝诒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尊敬,周庄方圆数十里,都尊称他为“冠先生”。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柳宝诒去世,享年59岁。2020年,江阴市周庄镇启动修缮柳宝诒故居,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

作者单位:江阴市周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