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扬州知府鲜于侁力挺被迫害的苏东坡

2024-01-10    刘根勤

鲜于侁这个名字有点拗口。“鲜于”是姓,侁念shēn,《倚天屠龙记》里有个反角叫鲜于通。唐玄宗年间的剑南节度使、杨国忠的亲信鲜于仲通,正是鲜于侁远祖鲜于叔明的胞兄,不过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正面角色。但鲜于叔明却善始善终,进爵蓟国公,堪称德才兼备。

鲜于侁(1018—1087),字子骏。宋代阆州人。他克绍箕裘,少有才名,16岁便高中进士,为官更是清正、干练,同时擅作楚辞,著有《诗传》《易断》。

873bf7e4-c0f5-4996-bd49-4b990bd4327b.png

孟德龙 摄(资料图片)

庆历年间,鲜于侁任黟县(隶属今安徽黄山)县令。上任不久,就有好几张告一个姓汪的状子递到他的公案上。状中所诉,每一条都是国法不容的罪行。鲜于侁了解到此人为富不仁,鱼肉乡民,但势力很大,前面几任县令都被他扳倒了。鲜于侁不畏强暴,详实地调查了汪某的罪行,严厉地处治了这个大恶霸。汪某受惩罚,其他黑恶势力也就收敛了。

鲜于侁任绵州(今四川绵阳)通判时,绵州地方官贪污成风,他们甚至连公家的柴炭、蔬菜、瓜果,都偷偷往家里拿。鲜于侁不贪不占一丝一毫,官员受到感动,跟着学习,风气大有好转。

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不少地方官员为迎合王安石,不管辖区具体情况如何,一律机械照搬条文。鲜于侁在利州时,老百姓不要求政府发放青苗钱,鲜于侁也不勉强他们。有人想借此打击鲜于侁,向王安石打了小报告,王安石很生气,专门派人责问。鲜于侁说:“青苗之法,老百姓要求办才给与,老百姓不自愿,哪能强迫他们呢?”他有理有据,王安石无话可说。

新法中有一项助役法,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报应交纳的助役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40万,鲜于侁说:“利州地瘠民贫,交20万就行了。”李瑜不听,二人争辩无结果,都把自己的意见报给朝廷,宋神宗认为鲜于侁是对的,采纳了他的意见。

鲜于侁清正而又能干的故事很多。他还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应诏陈十六事”。宋神宗“爱其文”,在近臣力荐下升任鲜于侁为利州路转运判官。1079年,鲜于侁被任命为扬州知府。神宗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广陵(扬州)是重镇,很久找不到合适的治理贤才。现在朕亲自选派您到广陵,希望您将此地治理成为模范区域!”

d16e177c-d9dc-4b6f-a061-545affb68c86.png

孟德龙 摄(资料图片)

鲜于侁在扬州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也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力挺被迫害的四川老乡苏东坡。他到任扬州的当年,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押解回京,路过扬州。因为有人存心要害东坡,这件事影响很大,士大夫圈子闻之色变,东坡的一些亲戚朋友都害怕了,有的甚至急于和苏东坡划清界限关系,而鲜于侁却要去看望东坡。有人劝他说:“你和东坡是好朋友,平日往来有不少文字书信之类的东西,最好把它烧了,不然的话,很可能为此而获罪。”鲜于侁说:“欺君负友的事,我不忍心做。我和东坡是老朋友,去看他是忠义之事,如果为这事而受处罚,是我甘心情愿的。”他冒着受牵连获罪的危险去看望了东坡,这件事获得了天下正人君子的高度认可,认为他是朋友的楷模。

半年前东坡路过扬州,曾在鲜于侁为他专设的宴席上,写过一首《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叙述了他们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鲜于侁的高度评价。

1077年,鲜于侁出任京东路转运使,兼管莱芜监。当时,莱芜的钢铁冶炼规模达到空前发达的程度,山东“莱芜监”与江苏的“利国监”(地址在今江苏铜山),同为京东路两大冶炼中心,莱芜监下辖“三坑”“十八冶”,冶户千余户,主要采取民营形式,冶户积极性很高。

不久吴居厚接任京东路转运使,见冶铁有利可图,便收归官营,增加赋税,严重损害了矿冶户的利益,矿工欲暴动。1085年,吴居厚被罢,朝廷重新起用鲜于侁为京东路转运使,管莱芜、利国两监,权力极大,但他一心为公,京东“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鲜于侁刚直不阿,清正廉明。他在陈州知府任上去世,享年70岁。东坡评价他为政“上不害法,下不伤民,中不废亲”,真正做到了为官者视为畏途的“三难(难在上对朝廷不枉法、中对亲友不徇私、下对百姓不伤害)”。看人标准更高的司马光也说:“像鲜于侁这样贤能的人,不应该让他去地方上做官,而应该让他在朝中起更重要的作用。可是山东一带天灾人祸非常严重,又需他去治救。”可见他的人格与才能达到了举国钦服的级别。

鲜于侁留下来的文章不少,有神仙气质,这跟他从四川出来有关,但丝毫无损于他的名臣做派,这也与当时儒道合一的思潮有关,他和东坡互为密友,跟这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