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宿迁史志 | 桃源史氏:五百年忠义传家,贤达辈出

2025-10-22    

IMG_256


据“桃源史氏西支老谱”及“谱序”记载,泗阳西支史氏,系溧阳侯三十四世惟净公衍支后代。惟净公,宋绍兴赵逵榜进士,授丹阳令,任至礼部侍郎,自溧阳埭头徙居丹阳千口,生子元善,丹阳传八代。至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溧阳侯四十三世昭公,由丹阳徙迁桃源,昭公即泗阳西支一世祖。


IMG_257


至今昭公迁泗阳五百多年,后裔繁衍二万多人,主要居住在穿城、史集、三庄一带,沿几个高岭一条子午线而居,南北纵向四十多里。据家谱记载:清朝260多年间,有武进士一人,举人四人,贡生、监生十九人,太学生一百多人。如七世祖秉直公,岁贡生候选训导,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委任河工,升宿虹厅事(正五品)。八世祖麟笔公,由京入武学,顺治丁酉科武举,考授漕标千总(正六品)。八世祖全公,太学生考授州同。九世祖柱公,康熙甲子科武举,乙丑中式第十四名进士,任广德州守府,升本营游击。特别是清朝年间,泗阳史氏人口发展迅猛,当时在桃源北乡一带,拥有良田数万亩,史姓家族人丁兴旺,子孙蕃盛,人才辈出,俨然地方一大望族。


IMG_258

1

五世史言:家声克振,创修家谱


史言(1546—1624),字君石,号信菴,明万历岁贡生。考授教职,任徽州府歙县儒学训导,先后升江西广信府弋阳县教谕、河南卫辉府教授、周王府纪善,载入县志。


史言是泗阳史氏族谱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利用工作之余,详实记录了迁桃史家一代到五代人的名号、世系、生卒年及家族迁居本末,使之流传于后世,才有后来的家谱,历经五百多年,一脉相承,昭穆不紊,班班可考。


IMG_259


2

徐太夫人:朝廷旌表,载入史册


徐太夫人(1612—1685),终寿七十三。例赠淑人,十九岁抚幼子麟笔守节,兼抚夫幼弟秉直,苦供读书,劝教多方,后俱成名,总督漕院蔡赠额“柏节冰心”;学台李赠额“冰操性植”。生平事迹载《桃源县志》。据《清实录》顺治朝档案记载:“桃源县民史逢尧妻徐氏,年二十二夫故,抚遗孤及幼弟,亲乳哺之,皆至成立,守节四十余年”。


IMG_260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载史逢尧妻徐氏事迹


IMG_261

▲史逢尧妻徐氏墓志铭


3

七世史秉直:造福桑梓、治水能臣


史秉直(1630-1685),字子鱼,康熙年岁贡生,候选训导,兵部尚书河宪靳委任河工,勤劳王事三载,又署宿虹厅事,大有政声,载县志。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靳辅得到任命,到宿迁治水,历时五年,初见成效。从时间上看,史秉直这一年约47岁,可能是靳辅想任用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土官员,史秉直这一时期成为靳辅的幕僚,被靳辅委以重任,协助他治河道。


据老谱记载的史夔序文提到:“今季叔祖子鱼公(秉直公),虽述志思修,仍以勤劳河工未暇补葺。”根据记载能看出,当年史秉直也很关心家谱续修工作,本想继承言公遗志完善续修祖谱。但一直忙于河工事务,“未暇补葺”。


IMG_262

4

八世史柱:高中武举,广德建功


史麟笔,字载竹,丁酉顺天榜(1657)武举人,官至正六品漕标千总。育有两子:史天经、史柱。


史柱(1660-1716),字彝章,史麟笔次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武进士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授正五品广德州守备(广德州志讳史国柱)。康熙三十八年(1699)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任广德州守府,升本营游击,56岁去世,载入府县志,今家族留存他写给叔叔的墓志《儒林郎仲叔文饶公墓志》以及《桃源史氏支谱》序文。


IMG_263IMG_265


5

十六世史忆芳:泗阳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女诗人


史忆芳(1888—1922),字问梅,泗阳县穿城乡史老庄人,泗阳西支史氏十六世人,女诗人。


父亲史星光(1856-1928),字东五,号朗文,邑庠生(秀才),自幼。她常与父亲朗诵诗句,主动求教口授,继而看书习字,逐步掌握音韵规律,善诗文创作。


史忆芳少时与姊妹赏花玩月,互相吟唱,诗风清新俊逸。21岁嫁给泗阳县庄家圩乡庄励廉,夫妻彼此敬爱。她对婆婆极尽孝道,深受晚辈敬爱,庄家不论长幼皆亲切地称她为“四娘”。婚后育女玉儿,后因女夭亡、丈夫病逝及流产等变故陷入悲痛。民国11年(1922)自尽,其诗作多记录个人情感与生活境遇,如《乍晴》《寄外》《哭玉儿》等,遗稿辑为《史问梅存稿》。


6

十七世史居易:泗阳早期革命先驱


史文煜(1905—1939),原名史居易,祖父史心光是秀才,家里有土地几百亩,思想极端保守,一直梦想恢复科举制,让他孙子考秀才。1928年史心光病故,史居易才剪去辫子,到附近的树强小学读书。


小学还没毕业,就考入界首乡村师范;师范没有读完,又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其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精于油画兼工金石,1934年夏毕业后,在镇江办了个人画展,打算卖画筹钱到日本留学。画展期间,他经常和同乡史开林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苏联革命等问题。后筹款计划落空,他自费到日本留学继续学美术。在日本留学期间,因宣传抗日救国,被日本警察逮捕并驱逐出境。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史文煜和同乡倪大成、史居岳、高跃(史文煜妹婿)四人一起到西安,准备赴延安,但由于国民党封锁很严,没能如愿。倪大成、史居岳、高跃到党领导下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史文煜则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要求分配工作,恢复党的关系。他在驻西安办事处时认识徐州人孙象涵(名绍昆),在党组织安排下两人结伴而行,一起回到徐州陶山,组织起游击队,史文煜任游击队参谋长。


1938年5月徐州沦陷后,史文煜化装回到家乡泗阳,不顾自己患有严重肺结核,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很快和沭阳的徐通甫、宿迁的朱凤章、泗阳的徐晓霞相识,又经董苏民介绍同宿迁的马爱亭合作,筹备成立泗(阳)宿(迁)沭(阳)三县边区联防自卫团(简称“三县边联”)。1939年春,“三县边联”在泗阳徐新庄成立,马爱亭任主任,史文煜任秘书。其间,在史文煜等人领导下筹集经费,组织起一个排的武装,伏击日军,为三县边区抗日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1939年6月,为培养抗日干部,“三县边联”在宿迁县小方庄成立“苏北人民抗日干部培训班”,史文煜任校长,学员20多人。“三县边联”和抗日训练班经常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遭到国民党泗阳县党部极力反对。此后,史文煜决定带领训练班师生20多人前往皖东北,随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东进队活动。9月到达皖东北后,将训练班编为苏鲁豫支队军政干校。自此,史文煜和其他师生正式参加了八路军。10月,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境时,训练班改编为苏皖纵队随营学校,史文煜任校长,为党在宿迁境内培养了一批干部。1939年12月底,史文煜不幸在泗县(今泗洪县境)境内病故,时年34岁。后由家属迁葬回原籍泗阳。


IMG_266


作者介绍

史若修   泗阳西支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公众号负责人。


作者介绍

李颖  南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文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