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苏州 | 苏州葑溪宋氏:诵诗达政,忠厚传家
据《长洲宋氏族谱》记载:宋氏先祖洛阳人,随宋室南渡,迁入长洲县甫里(苏州甪直)落户,传至第十六世宋昶,生坤、泰两子,以宋坤、宋泰为宋氏唯亭支第一世。

明景泰、嘉靖年间,宋泰始迁苏州葑门新造桥,子孙遂称“葑溪宋氏”。宋泰,字克贞,号坦菴,行二,为“葑溪宋氏始祖”。宋泰后第六世宋德宜进士出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是苏州人在清朝官至相位的第一人,民间称“宋阁老”。康熙、乾隆、嘉庆几代皇帝都赐给宋家御书,宋家历代翰墨文人辈出,成为当地的望族。

第二世宋纯仁:
治理河道,多有惠政

宋泰之子宋纯仁,字孝甫,号濂川。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举人,历任武冈知州、九江府同知,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武冈为湘西南重镇,当地的“化龙桥”,原名“义济桥”。万历元年(1573),时任武冈知州宋纯仁为重修该桥,取名义济桥。万历四年(1576)桑落洲发大水,江西巡抚潘季驯安排九江同知宋纯仁治理水患。宋纯仁尽心竭力,捐资集材,调德化、湖口、黄梅、宿松4县之民和南昌、九江、蕲州3屯之兵,经5个月竣工,筑堤8400丈,沿堤植柳数十万株,堤外当冲处布桩卷埽,堤内开渠排涝。桑落洲大堤修好后,为纪念修堤者的功绩,桑落洲第一道圩被称为宋圩。
宋纯仁育有五子,长子宋道明(第三世)生宋琦和宋如琮(第四世)。长孙宋琦育有宋学朱、宋学程等五子。
第五世宋学朱:
崇祯忠臣,誓守济南

宋学朱(?—1639),字用晦,号旭初。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改任山东巡按御史。崇祯十年(1637)冬,清兵南下,他与山东布政使张秉文等商量守城方案。不久清兵攻下附近州县,包围济南。他与众人分别把守各个城门,昼夜不歇。次年正月初二,清兵从西北登上城墙,他率士兵赶去救援,受伤被俘,壮烈殉国。后人为纪念宋学朱和同期战死的历城知县韩承宣二人,在济南修建双忠祠,祠中有泉水,命为“双忠泉”。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汪琬为其撰写《诰赠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宋公墓志铭》。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在长洲宋学朱墓地,特意题词“传经世泽”。
宋学朱育有三子:宋德宽、宋德宜、宋德宏,号称“三宋”。长子宋德宽(1625—1687),改德宸,字御之。清康熙十六年(1677)举人。常闭户著书,四方人士从学甚众。赠光禄大夫、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著《存笥稿》《玉壶堂诗集》《山塘唱和诗》。三子宋德宏(1630—1663),字畴三,少年游庠。顺治六年(1649),“与彭进士珑,举慎交社,设学城南,生徒云集”。顺治十七年(1660),与族兄宋实颖同在顺天府中举,盛称“二宋”。同乡好友尤侗、计东皆为之作传。
第六世宋德宜:
位极人臣,人称宋阁老

宋德宜(1626—1687),字右之,号蓼天。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顺治十六年晋左都御史,曾请弛海禁,并严禁三藩将帅勒索平民。奏改陕西总督为川陕总督,以统筹兵饷。后历刑、兵、吏部尚书。顺治二十三年起为文华殿大学士,屡屡向皇帝贡献治国安民之策,诸如整顿吏治、重开海禁、轻徭薄赋等,受官民爱戴,赢得“太平贤相”美誉。顺治二十六年,病逝,谥文恪。苏州人称其为宋阁老,他的住宅在葑门(现无存),曹胡徐巷的宅子是其后裔迁居地。
宋德宜育有四子:长子宋骏业,字声求,官兵部右侍郎。笃好山水,受业于王石谷;次子宋敬业,国子监生,早卒;三子宋大业,字念功,一作彦功,号药洲,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与宋德宜称为“父子进士”,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云南按察使等。四子宋建业,国子监生。
第八世宋宗元:
建造网师园

宋宗元(1710-1779),字鲁儒,号悫庭,父亲宋匡业,为宋德宜堂侄。清乾隆三年(1738)举人,历任直隶成安、良乡知县,迁知蓟州、保定府,补天津道。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十二月两次出任清河道。十五年调清河道,有廉能声。乾隆三十三年再任天津道,三十七年兼署长芦盐运使,迁光禄寺少卿。四十年辞归,在万卷堂旧址营造别业,定园名为网师园。常与姐夫彭启丰等相唱酬,姐夫彭启丰为该园撰文。他在园中梅花铁石山房潜心著述,传有《识字略》《网师园唐诗笺注》等。
此后,葑溪宋氏文人良士辈出。如第十世宋镕,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官芜关道、兵部左侍郎、鸿胪寺卿、顺天府尹等;第十一世宋翔凤,字于庭,为著名今文经学家,著有《周易考异》《尚书略说》《大学古义说》《香草词》等多种。
第十七世宋鸿钊和宋鸿锵:
兄弟科学家
时间来到近代,葑溪宋氏第十七世宋鸿钊(1915—2000),1934年自东吴大学附中毕业,立志学医,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后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因日本侵华,转入东吴大学生物系。1938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再进协和医学院。1948年协和医学院复校,宋鸿钊回院,补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协和医学院从事妇产科工作。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其最突出的成就是首创大剂量化学治疗绒癌的方法和脑转移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宋鸿锵(1916—2005),193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曾任东吴大学讲师,上海生化药厂研究所、中法药厂研究所化学师,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宋鸿钊和宋鸿锵兄弟二人在不同领域中分别受一等奖和特等奖,成为中国科技史美谈。
第十八世宋湛谦:
缔造一门两院士佳话
宋湛谦(1942— ),祖籍苏州,生于上海。父亲宋鸿锵是著名药物化学家;母亲李善馥曾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副院长。宋湛谦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松脂化学利用及其工程化开发的开拓者之一。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受父亲宋鸿锵委托,宋湛谦代表宋氏家族把祖传家藏的康熙皇帝下江南“粉本”孤本无偿捐赠给南京博物院。
苏州葑溪宋氏,既有宋学朱这样的忠烈之臣,也有宋纯仁、宋镕等造福一方的廉能官吏。至近现代,家族杰出成员成功从传统士大夫转型为现代科学领域的人才,堪称跨越数百年的江南名门望族典范。
- 上一篇:方志苏州 | 贞丰章氏与古镇周庄
- 下一篇:探访吴石将军一家南京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