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提高年鉴时效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2013-02-28    

提倡“从简、从重、从新”的编辑原则,是提高年鉴时效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提高年鉴的时效性,在某种意义上还取决于编辑指导思想的转变。我们以往编的年鉴,就内容而言,多少还存在该简不简、平淡无奇和缺乏新意的偏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反映各方面工作的大型工具书,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贴近改革开放的实际、贴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际的问题。如果因循守旧,维持和满足以往编辑取得的成绩,不思改进,那么,就可能出现“年鉴年年编,编来编去老一套”的现象。试想一本年鉴如果来年只需对条目内容略加修改,或者改几个数字就可付梓出版,那么这种新八股式的刊物,能被广大读者接受和欢迎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96年鉴要提高时效性,还需从年鉴内容设置和选录原则的改进入手。

       在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认为,一本综合性地方年鉴,应是逐年全面系统地记载本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栽体,它肩负的任务是为人们了解本市、建设本市提供信息,同时也为编纂与续修地方志书积累资料。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内容设置应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从简、从重、从新。以往年鉴的“特载”类目下,收集了大量的政府、人大、常委制定、发布的文件和地方性法规,字数往往在十多万字。贯彻“从简”原则,’96《南京年鉴》只收入《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个文件,其它重要法规和文件只列出目录。又如“南京概况”类目,以往除了介绍全市概况外,还分别记载各区、县的概况,而在区、县概况分类目中,又重复介绍。这次在编排上将它们区分开来,节省了大量篇幅。对于有些工作如抗洪抢险等,也都归划到农业等类目之下,不再单独设置类目。为了做到“从重”,1995年在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城运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于是我们将这一重大事件单独设置类目,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南京市各条战线为三城会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在“体育”类目中,则记载除三城会之外的有关要事。为了贯彻“从新”原则,我们对原来年鉴中质量不是很高的类目,这次予以取消或者归并。根据南京市近远期规划的设想,我们将旅游、开发区建设等事业专门设置类目,以期向读者不断提供新鲜信息。经过这样的调整,内容设置的基本框架从’95年鉴的33个类目下降到31个类目。在条目的选录上,也采取了大胆的改革,不具有“重”、“新”特色的条目不选,不属于本市各条战线的工作的也从简甚至不选。这样做,旨在提高年鉴的时效性。我们这样做了以后,选录的条目数量与往年(2000条左右)相比,还多录入了200多条。由于坚持了“从简、从重、从新”的原则,’96年鉴总字数是历年最少的,只有97万字,比以往下降了1/3左右,通过“减肥”,显得更加精干而有生气。

       现在’96《南京年鉴》已于5月付梓,预计今年6月底以前出版。它向人们昭示,只要编纂年鉴的指导思想明确,提高年鉴的时效性问题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只有提高了年鉴的时效性,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有意义,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