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主编的双重素质
主编一部市级地方综合年鉴,少则80~100万字,多则150~200万字,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不亚于编一部地方志书;而编纂出版周期之短,收录信息之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之高,则大大难于地方志书。显然,挑起这副重担需要铁肩膀,而铁肩膀又离不开主编的双重素质。
一方面,主编要成为政治家或向政治家努力,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行政管理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提倡政治家办报。年鉴是政府公报性年刊,是一部“官书”,必须代表党和政府说话,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是一致的。因为我们所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包含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之中的。为此,主编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懂得党和国家的路钱、方针、法律、法规、政策、政令,驾驭全书的政治质量。年鉴组稿涉及面广,速度快,主编不仅要接触年鉴的总体设计、选材选题、各类文稿、图表照片、版式装帧等业务,更要同大量供稿单位和编辑人员打交道,必须具有较广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通盘考虑年鉴编纂出版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使编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善于精心组织队伍,把握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诸如上下沟通,左右联络,内外协调,前后衔接,解难释疑,抓点带面,掌握进度,注重质量,制订制度,督促检查,团结共事,培养人才等等,都在主编职责范围,也都离不开主编的行政权威和管理能力。从这个角度讲,主编最好不是纯业务型的,而以具有一定行政职务的专业人员为宜。
另一方面,主编要成为业务行家或专家,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地方综合年鉴的主编又不同于出版社、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主编(或总编),后者所编文稿以投稿居多,作者分布面广,水平相对高,稿源较足且选择面宽,内部编辑队伍整齐,业务能力也较强;而前者所编文稿属指令性任务,作者及稿源的选择性差,水平相对低,有些年鉴的编辑人员从四面八方抽调而来,专业人员少,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年鉴作为政府公报性年刊,其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全面性、时代性、权威性、工具性等属性决定其应有很高的质量要求。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年鉴主编肩负的担子比出版社等专业性主编(总编)更重、更艰巨。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准、知识水准,掌握年鉴的基本理论和编纂方法,善于高屋建瓴、抓总把关,而且要有较强的编纂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够身体力行,亲自动手,敬业实干。
实践证明,从事市志总纂的经历,对于提高双重素质,挑起年鉴主编这副担子,无疑十分有益。
- 上一篇:常熟地方志所载相关商周故事小议
- 下一篇:江苏乡镇志发展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