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年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积累续志资料的有效方式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志机构把编纂综合年鉴作为为下届续志积累资料的手段,但是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编纂综合年鉴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地区有的尚停留在吃饭经济的阶段,有的连工资都发不出,很多社会事业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如果每年编纂年鉴且正式出版,且不说政府每年财政拨款有困难,即使拨了也是杯水车薪,资金缺口较大,而指望广告征集和年鉴发行收入来填补缺口实际上做起来也是不现实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积累续志资料的办法,这一办法可以采用基层年鉴的形式。
所谓基层年鉴,是指县(市)所属部门和乡镇按照年鉴的框架结构要求,将当年度基本社情、工作情况、机构人事变动等加以全面系统记载的一种年鉴。基层年鉴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基层年鉴不是以最终汇编综合年鉴为目的,而是为续志积累资料服务。这样实际上是将原先每年一本的综合年鉴内容分解,以若干部独立版本的基层年鉴形式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编基层年鉴,就不再编写综合年鉴。基层年鉴的体量和内容要比综合年鉴中相应的部分要大和丰富得多,有些内容在综合年鉴中无法收入的,基层年鉴则可以全面记载,这样的基层年鉴不仅能满足续志相关部分资料的要求,而且能满足为部门志、专业志、乡镇志积累资料的要求。
二、基层年鉴不要求正式出版,其形式相对自由。不同的部门和乡镇经济情况不同,经济好一点的可以打印几十份,经济较差的手写复制几份即可。内容多的可以放宽到7~8万字,内容少的1~2万字。基层年鉴不太注重外在形式的统一,只要将资料积累下来就行。由于不要求出版,基层年鉴不存在筹集出版资金和发行问题,也不要求发稿费,这样就避免了出版综合年鉴运作上的困难。
编写基层年鉴要求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基层年鉴编写必须全面发动。由于基层年鉴是欠发达地区代替综合年鉴的方式,为了确保今后续志内容的全面完整,必须要求各个部门和乡镇全部编写基层年鉴,否则一些部门乡镇编了而另一些不编,仍然无法达到为续志全面积累资料的目的。
二、基层年鉴编修工作要制度化,要把这项工作的开展当作一个地区地方志工作的年度性基本目标和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仍然需要在地方志编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明确每个部门和乡镇有主管领导抓这项工作,确定1~2名编写人员,形成县直部门和乡镇的工作日程,各基层年鉴的编写均要列入单位岗位工作目标,基层年鉴必须严格审核程序,写完后交主管领导审阅签批后报县志办。
三、基层年鉴的框架结构要规范一致。县志办要统一规范体例、编写内容和基本要求。其结构体系、栏目设置要相对稳定,一年一编,内容逐年更新,上下年度衔接、连续记载,这样才能形成能为续志利用的一套完整资料体系。
- 上一篇:《启东市志(1986~2005)》
- 下一篇:用 美 学 指 导 修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