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综合年鉴几个问题的思考
年鉴是汇辑地区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分类编排、连续出版的资料性文献。结合近几年综合年鉴编纂的经验和教训,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基本栏目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和年度特征
全面反映事物发展的历程是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要求。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彰显地方特点和年度社会发展的特色。
要贴近党委和政府的年度工作主题做年鉴。立足史志工作特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倾力记述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主题。要围绕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做年鉴。完整地反映一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与现状是地方史志的重要任务,综合年鉴紧紧围绕一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做文章,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体现。要围绕地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做年鉴。围绕一方的自然地理优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包括城市、区位、资源、环境、交通、旅游、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突出特点,提纲挈领记述。
二、在反映地方年度发展原貌的基础上,要注意文字的简洁和篇幅的精炼
综合年鉴的编辑有越来越细、越来越厚的的趋势。几百万人的市级年鉴100多万字,几十万人的县区年鉴同样上百万字。不但加重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了编辑出版的成本,而且轻重难辨。产生这种现象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理念上,认为年鉴就是一地、一年的百科全书,文字少了,就不全面,没有分量;操作上,各单位、各部门提供的稿件,面面俱到;编辑能力上,受编辑的视野和水平所限。年鉴编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情况不熟悉,驾驭力度不够。
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材料。一个地方一年来的党政工作,恰是一地一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党委、政府的工作为中心便是抓住了纲要,牵住了牛鼻子。二是在重点工作上浓墨重彩。重点工作是一年来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工作在重点工作上加大力度,年鉴记述也要在重点工作上浓墨重彩。三是形成简洁的年鉴文风。要用规范语言,力求做到准确、规范、简练,尤其要简洁明了、干净利落。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所谓简明,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地精练,要惜墨如金”。
三、在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对年度重大事件必须要有真实的记录
年鉴既然为鉴,自然有辉煌、经验之鉴,也有失误、教训之鉴。真实性、科学性,是年鉴编纂的灵魂。年鉴编纂,必须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但在实践中,记“得”容易,记“失”较难,很少看到记述失误和教训。
要牢固确立年鉴真实全面的理念,为历史写鉴,为后世留真。对于年鉴的编纂来说,内容的“全面详实”和“真实准确”是两条基本而重要的标准。不记述失误和教训虽然不算“失真”,但已经“失全”。“全面翔实”还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即既要报喜又要报忧,既写进步又写问题,既记“得”又记“失”,这样才是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记述历史。要把握好事件入鉴的标准。人物、事件、实体单位、社会现象等入鉴,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凡是具有社会、历史价值和意义的事件和社会现象,都应该入鉴。客观、真实、简洁地反映出某项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对领导来说有资政作用,对社会来说有警醒和教育的作用,对历史来说有存史价值。要坚持年鉴编写的原则和标准,秉笔直书,保持敢于担当的史志人的风骨。考辨真伪,秉笔直书,为现实和历史留下翔实可靠的资料,既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史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四、在保持图文并茂的基础上,要去市场化,体现政府组织的严肃行为
综合年鉴编纂是政府行为,具有官书性质。现在各级综合年鉴,大都有彩页。彩页的发展让年鉴的市场化味道变浓,有时甚至变俗。彩页数量的加重,大大影响了年鉴本身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年鉴的政府主体形象。即使是一些公益性彩页,也成了领导活动的影集。
年鉴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和摆正各种效益的关系。一要分清主次,集约处理,减少彩页的量。年鉴彩页应该主要不是用作商业(产品)经营,登载彩页的主旨应是宣传和记载历史。要合并同类,分清主次,确定重点,突出紧要,采取集约处理的方法,既最大限度地满足彩页刊载主体的要求,又确保年鉴总体设计效果。二要坚持原则,保持水准,有入鉴的标准和条件。年鉴编纂是政府行为。做收费彩页,是宣传,也是对年鉴编辑出版经费的一种补充。但图片入鉴要有严格的标准和条件,事件须是大事、要事、新鲜事、有影响的事件,单位须是有代表、有贡献、有特色的。绝不能有奶便是娘。有的市级年鉴,业绩平平的普通镇村都做整版的彩页,有损史志清名。三是要通盘考虑,兼顾主体,尽量和年鉴的主要内容相关、相一致、相协调。彩页是年鉴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年鉴彩页质量必须研究和兼顾与彩页相关的前后诸环节的关系。彩页内容应考虑其与年鉴主要文字内容的相关性、一致性、协调性。
- 上一篇:海外年鉴编纂情况综述
- 下一篇:志书整体性、立体感、多面性的强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