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为21世纪新方志的诞生而努力

2013-01-31    

        编者按:到1995年,苏州市的新修市县志已全部出版,还完成了100多部专业志、部门志和乡镇志及各种地情书的编纂出版,有多部志书在全国和全省获奖。今年1月底,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具体布署了续修志书的工作。本刊特地摘要刊登苏州市市长、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章新胜同志1996年1月31日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各地各部门的分管领导和修志工作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时至去年,我市的志书已全部出版了,并正在发挥着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我们的修志人员以科学的态度做了一桩很了不起的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向长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地方志编修工作作出贡献的全体同志以及所有关心修志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的地方志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市的新编地方志质量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个别志书存在文字校勘上的失误。我们的修志工作,在市、县(市)志主体工程完成后,出现了修志机构萎缩(有的名存实亡),修志队伍不稳,人员调离或自然减员后缺编严重等情况。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队伍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予以纠正,防患于未然。

        要看到,本届志书下限以后的十多年时间,苏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现在,苏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市的地方志事业要担起更加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编写从1983年到2000年18年的志书,是极其重要的,参加这一工作,也是极其光荣的、极有意义的和极有价值的。这个历史要记录下来,修志工作者肩负着历史重任,要有紧迫感。续修新一届志书的前期工程马上就要开始了,大量繁重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抓紧做好地方志工作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下一世纪地方志事业的新发展做好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要切实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新编地方志作为科学系统的全面的资料性地情著述,是我们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科学记录,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具有长久的认识价值和科研价值。事实证明,编纂新方志是一项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业。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编纂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方志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提供必要的支持,才能完成。要使修志工作健康发展,首先要求当地的领导同志提高对修志意义的认识,把修志工作摆在一个相应的位置上,分出适当的精力研究和解决修志工作的问题,经常给予关心。定期检查工作。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特别提醒我们: “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要把修志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事业来抓,并切实抓好。”我们一定要落实好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指示。政府领导同志当然不可能包揽修志工作的具体事务,而是要认真研究和确定编纂工作的方针和方略、指导思想,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方针性、政策性问题,还要甄选好修志的主编、总纂及其工作班子,切实提高编纂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十余年来,我们逐步认识到方志学理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地方志编纂是一项带有学术工作特点的工作,因此要按照学术工作特点来进行工作。

        本届修志队伍来自各条战线,本身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但,十余年来,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已形成新中国第一代专业修志工作者,为本届修志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许多人甘于寂寞清贫,辛勤笔耕,乐于奉献,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们要珍惜这支队伍,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改善修志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妥善解决技术职称等问题。

要确保修志机构和队伍的稳定

        李铁映同志指出: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延续进行的基础性学术文化事业,不是一项临时任务。如果一届志书完成,修志机构、队伍就宣告解散,隔几年又重起炉灶,那将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甚至会出现资料的散失和断档,给工作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各地要明确继续修志书的任务。上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实际即下一届修志开始之时。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地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系统研究。还应开展编纂地方性综合年鉴、编辑各类专题资料、整理旧志等项工作。这些都是客观的需要。因此,必须保持各级修志机构和修志队伍的稳定性。在当前各地进行机构改革时,要认真考虑修志工作的这一要求,作出妥善的安排和长远的规划。”李铁映同志的这一指示,既考虑了历史上修志的经验,又考虑了当代的修志经验,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切实做好稳定机构、稳定队伍的安排。

        我市本届修志工作起步较早,志书的断限一般为1985年、1987年,距今差不多已有十年。如果下一届志书断限为2000年,还有五年准备时间,就工作量而言,这任务并不轻松,必须马上着手进行续修志书的前期工作。

        1、主管修志工作的领导要明确到位。如当地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离职较多,建议在短期内进行一次调整。

        2、要健全地方志办公室机构。缺编严重的要补编。胡乔木同志讲过,修地方志,应该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一部志书编得好坏,取决于修志人员的素质和志书主编、总纂的学识水平,主编是核心,要不断充实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选择有高度责任心,热爱这项工作的人,队伍要现代化,要加强对现有队伍的再培训,要有合理的老中青结构,有会算帐的人,也要有会电脑的人。

        3、要健全修志网络。为使修志工作能顺利开展,市区和各市凡明确修志任务的区、局、公司,要保持修志机构和修志队伍的稳定,散了的要恢复起来;暂未明确修志任务的要确定联系的科室和负责人。

要尽快集中、收集整理修志资料

        本届修志历经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白勺地情资料,但新方志容量有限,入志内容与收集的资料相比,还不足1/10。这批原始资料是一笔珍贵的社会财富,亟待开发利用。但是,目前各地除地方志办公室保留的资料外,尚有不少资料仍分散存留于各部门和单位,无专业人员保管、整理,年久必将散佚。所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将本届修志收集积累的原始资料移交本地地方志办公室集中保管。地方志办公室要组织力量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目存档,编辑各类专题资料、地情资料,以利于社会各界利用。同时,下一届修志即将开始,要尽快开展收集上届志书断限以后的资料工作,为下届修志作好准备。

        最近,市政府已同意筹建与市地方志办公室一体的“苏州市方志馆”,方志馆将逐步成为收藏、积累历代地方史志、地方文献和全国本届修志成果的大型资料库,又融“收藏、积累、研究、利用、咨询”于一体,成为研究苏州的资料信息库。方志馆的筹建,将使大量的方志资料有了整理、研究、利用的基地,可以吸收和联络尽可能多的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和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地方史志和地情研究,利用方志信息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希望在座的各级领导同志和各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大力协助,提供本地区的各级志书和各类地情著述,共同将“苏州市方志馆”尽快办好。

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志工作“九五”规划

        根据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九五”规划(草案),结合苏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苏州市地方志“九五”期间的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1、认真做好续修市、县(市)志的前期工程。苏州市及各县(市)方志办要制订好续修下届志书的规划。续修志书的断限,可以从1983年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开始至2000年。围绕修市、县(市)志的前期工程,充实加强修志队伍,深入进行方志理论研究,系统地搜集地情资料,做好组织准备、理论准备和材料准备。

        2、编修区志。根据省志办提出的“九五”期间全省“全部开展编修并出齐区志”的要求,市区的区从现在开始,组建新的修志班子,争取在三年时间内编修出版下限至1995年的区志。

        3、继续开展编修乡镇志、专业志。苏州六个市的乡镇志编纂,起步较早,成绩显著,而且都已有初步的规划,要继续抓好该项工作,按省志办“九五”期间“有60%的乡镇志出版”的要求,安排落实好编写出版计划。同时,要求各市结合实际需要,编几部有特色的专业志和1~2部村志。

        苏州市区的乡镇志工作至今尚未开展。1996年市区要全面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各乡镇所在各区要建立主管班子,组织力量,在3年内编纂出版。同时,市志办要与有关部门联合,编几部有特色的专业志。

        4、编写年鉴。根据省志办有关指示,尚未编写年鉴的市,要创造条件,适时开展年鉴编纂工作。

        苏州地区历史上是有名的“方志之乡”,今天在我市第一代新方志全面完成之时,中央领导及时地作出了续修地方志的明确指示,为我市的地方志工作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当前,我市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又为我市的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做好续修地方志工作的组织准备、思想准备和材料准备,制订好本地地方志工作“九五”规划,为21世纪新方志的诞生而努力,为我市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地方志事业谱写出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