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法规 >>> 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抽查情况》的通知

2024-10-23    

发 布 机 构: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发 文 日 期:2024-10-21
标          题: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抽查情况》的通知主   题   词:志鉴工作
文          号:
分         类:规范性文件
内 容 概 述: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抽查情况》的通知时          效:
下 载 链 接:






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综合年鉴整体质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于2024年8月开展年鉴质量抽查。现将《2024年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抽查情况》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


质量是年鉴的生命。当前,正是2024卷综合年鉴编纂的关键时期,请进一步开拓创新,狠抓质量,以高质量的志鉴产品记录新时代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


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2024年10月21日


2024年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抽查情况


年鉴是年度史实的记录、时代变迁的见证,肩负着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以来,全省地方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年鉴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大年鉴工作组织推进力度,年鉴质量不断提高,在服务发展大局和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鉴往知来、科学决策、推动工作等积极作用。根据《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苏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全省地方志系统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省级精品年鉴培育创建活动,全省年鉴整体编纂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综合年鉴整体质量,改善部分地区综合年鉴编纂理念相对固化、质量相对滞后的现象,2024年8月,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创新性开展以查找不足为重点的年鉴质量抽查,从全省2023卷县(市、区)综合年鉴中随机抽取36部,组织省内年鉴专家,采取集中审读和系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查工作以《江苏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评价指标包括是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否彰显年鉴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年度特点,篇目结构是否逻辑科学,记述内容是否全面准确,装帧设计是否精美等。经抽查,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整体较好。其中,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年鉴有《玄武年鉴》《江阴年鉴》《睢宁年鉴》《新北年鉴》《张家港年鉴》《启东年鉴》《连云年鉴》《淮阴年鉴》《建湖年鉴》《邗江年鉴》《扬中年鉴》《高港年鉴》《泗洪年鉴》。


一、成绩特色


一是彰显时代特征。2023卷年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主题,充分反映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现江苏“走在前、挑大梁、做贡献”的责任担当。抽查中有32部年鉴设置专题图片、特载、专记、重要会议,以年度视点、年度聚焦、年度报告的形式记录各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年度重点工作,全景记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画卷。


二是凸显地方特色。36部年鉴整体均能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完整、科学记述当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系统反映新型工业化进程、制造强国建设内容,深化细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容,高度重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体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较好反映地方年度主题。


三是编校质量较好。抽查的大部分年鉴框架结构合理、内容资料翔实、编纂方法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多样、装帧设计地域特色鲜明。编校差错率均在万分之一以内,符合出版规定。条目要素齐全,内容设置较为稳定,能够充分反映部门、行业工作开展情况,信息含量丰富。


二、存在问题


从抽查情况看,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整体较好,但对照新时代赋予地方志工作的新使命,对照年鉴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一是部分地区对年鉴质量重视不够。江苏年鉴质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创成中国精品年鉴15部,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其中设区市9部、县(市、区)6部;创成省级精品年鉴32部,占全省三级综合年鉴近三分之一,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但也存在部分县(市、区)对年鉴质量建设认识不够,积极主动提升年鉴质量意识不强,部分设区市对县(市、区)年鉴业务指导偏弱,示范引领作用不够等问题。


二是部分年鉴框架设计不够科学。部分县(市、区)年鉴框架设计不能紧跟形势任务、紧扣中心工作、紧跟社会热点。特别是对全新的经济业态、精细的行业社会分工缺乏深入了解,导致类目设置不够合理。


三是部分年鉴记述内容重点不突出。部分年鉴在记述年度重大事项时主题不够突出,记述年度重点工作不够精准。对当地发展定位、规划思路、新兴业态等缺乏宏观认识和思考,在内容记述中不能很好反映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及反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四是部分年鉴条目编纂不当。年鉴条目应以综合性条目为主、单一记事性条目为辅。从实际来看,部分年鉴单一性条目设置过多。个别条目内容“空”“虚”,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痕迹较重。


五是部分年鉴图片选用典型性不强。年鉴应当有卷首专题图片、随文图片等。部分年鉴卷首专题图片未突出年度重大选题,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热点问题,随文图片也没有做到图文相符、图随文走、以图释文等。抽查中发现,某部年鉴专题图片中近50%是各类仪式和缺乏存史价值的图片。


三、提升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是以“质量第一”为目标点,遵守年鉴编纂规范。质量是年鉴发展的生命线。要认真落实《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严把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做到政治观点正确、内容全面具体、资料翔实可靠、文字精炼流畅,不断提高年鉴编纂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二是以服务中心为聚焦点,创新年鉴编纂方式。深化年鉴编纂规律认识,以提升年鉴文献内容价值为目标,大胆探索新时代年鉴编纂的有效路径,不断推动编纂理念、编纂内容、编纂形式创新,打造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框架设计、内容选材、编辑制作等环节,全方位、全景式呈现各地发展定位、格局特色、新兴业态等。


三是以“互联网+”为迸发点,推进年鉴资源共享。立足年鉴编纂资源,面向“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年鉴资源利用的新需求,推进年鉴信息资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运用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等技术,创新年鉴展现形式,构建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全媒体年鉴。运用数字化手段,将传统年鉴与新媒体相融合,增强年鉴的互动性和可读性。打通观念陈旧的“堵点”,解决模式僵化的“难点”,消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故步自封的“痛点”,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引领年鉴高质量发展。


四是以人才建设为着力点,强化年鉴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年鉴编纂业务专题培训、阶段性培训、分片培训、在线培训、交流会等,特别是对新入职年鉴编纂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讲授年鉴编纂基础知识,提升编纂人员的业务素养。

五是以质量抽查为督促点,加强年鉴质量把关。遵循年鉴编纂相关规定,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省年鉴质量抽查,健全年鉴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加强年鉴编纂大纲、初稿、终审稿等重点环节的质量抽查,梳理发现共性问题,实施面对面点评,及时发布抽查结果,督促修改意见落实。通过年鉴研讨会、质量抽查点评会等形式,努力提高编纂质量,推进全省综合年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