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交界处的地名用词“厍”
到苏州吴江参观旅游的游客,如果关注到柳亚子和 张应春这两个名人,总是会问一个问题,就是柳亚子、 张应春出生于北厍,那个厍是不是“库”字打错了?其 实这个并没有错误,只是厍(读“shè”)这个字用的极 少,但在江浙沪交界一带的青浦、金山、松江、吴江、嘉 善和秀洲等地,“厍”这个字倒是较为常见,是当地常用 的一个地名用字。如上海松江区的五厍镇、江苏吴江的 北厍。除此之外,在吴江有南厍村、厍港,在嘉兴市秀洲 区有项家厍等,在嘉善县有厍浜村等。用“厍”这个字作 为地名的,集中于吴江、秀洲、松江、青浦、嘉善,散见于 上海、苏州、嘉兴其他地区。
江浙沪交界地区有这么多的厍字地名,而在其他的 地区,似乎就没有见过类似的情况。因此必须要纠结两 个问题:“厍”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此处有“厍”的 地名。
吴江北厍东长荡
所以首先还是要厘清“厍”这个字的含义。翻查相 关工具书,“厍”有二解,一个是村庄的意思,一个是用 作姓氏。但是在江浙沪交界处,厍并不是这样的意思。 因为江浙沪交界处,厍和水、港等紧密联系,虽然也是 地名用字,但显然不是简单的村庄含义。其实,这里的 “厍”,指的是小湖泊、池塘的意思。也即这里面所提及的“厍”,并不是一般认为的村庄意思。 江浙沪交界处,基本上都属于广义上的太湖流域,
历史上这一带大小湖泊众多。即便到今天因为围垦的原 因不少湖泊消失,这一带的湖泊面积占比仍然相当可 观。如在吴江,水域面积占到三到四成。这里的湖泊,大 的可以称呼为湖,比如太湖、淀山湖,但小一些的,基本 上称呼为荡,如长崎荡、元荡、三白荡,更小一些的,就 是厍和港。
而正因为此,厍、港等都是称呼,与湖通用,只是 “厍”是指的更小湖泊的意思。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很 多湖泊变小或者不再存在,但是“厍”这个地名却留了 下来。厍作为地名,恰恰让我们能够对数十年前江浙沪 交界一带的地理形态有一些复盘的可能,或许这也是最 有价值的。
事实上,无论是湖,还是荡,亦或是厍和港,都说明 了古代以来的吴江、昆山、秀洲、嘉善、松江、青浦一带, 水构成了这些地区居民的主要生活载体,是人们物质生 活的基础。因此,这些载体也都成为了地名及相关方言 的基础。
一些特殊的字用作地名,一定能够反映当地的一 些历史风土人情,而“厍”,或许是解码江浙沪交界处一带的一个关键,值得我们深入去探究。 这充分反映出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江浙沪一带水网发达,湖泊众多,经 济发展也依赖于水,由此导致这一片出 现了黎里古镇、西塘古镇、朱家角古镇 等系列古镇。
而“厍”这个字作为一直沿用至今的 地名用词,显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一个部分,值得我们记住。
(作者简介:吴卫星,吴江博物馆文 博助理馆员。)
- 上一篇:中国入世20年!巨大变化震撼到我了
- 下一篇:迷失在“西津渡”的老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