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溯源

江苏苏州:一个地名两个音 “藏书”念“cáng”还是“zàng”?

2023-12-13    叶永春

天气转凉,江苏苏州街头的藏书羊肉店变得更加热气蒸腾,而作为藏书羊肉名字由来的“藏书”,其“藏”字是念“cáng”还是“zàng”?虽不止一次有专家学者给出说法,但分不清的仍大有人在。特别是去了吴中区木渎镇的藏书后,本就分不清的人,变得更加迷糊了。因为到了藏书,无论是路名牌还是单位名,都存在着“ZANGSHU”和“CANGSHU”两个版本,而再请当地人说说读音,同样也有两个版本。

一个路名两个音,以哪个为准?

吃藏书羊肉,有人直奔藏书,而开车前往途中,难免要看道路指示牌和路名牌。这时,有细心的车主注意到,到了藏书以后,带“藏”字的路名多了,然而路名中,对“藏”的拼音标注,却让人看不明白。“有的标的是‘ZANG’,有的标的是‘CANG’,明明是同一个路名。”车主刘先生就留意到,出现这种情况的路名不止一个,“藏北路和藏中路,都是藏书的老路,却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有的路段看到路名标的是‘ZANG’,有的路段是‘CANG’。”

刘先生是苏州人,他不止一次去藏书吃羊肉,注意到这一现象,却还是头一回。“从成色看,路名牌不都是新的,但同一个路名出现两个读音,是不应该的,很容易让人搞混淆。”据刘先生所了解的情况,藏书的“藏”应该念“cáng”,标注应该是“CANG”,但看到“ZANG”之后,他有些恍惚了。“小时候跟着大人念过zàng,慢慢地感觉到zàng说不大通,后来看到专业的文字介绍,才确定应该是念cáng。”

刘先生说,他作为苏州人,还念错过“藏书”的“藏”,更何况是外来的游客。“现在我身边还经常有人念错,外地来的人看到路名牌上的‘ZANG’,肯定会认为是标准读音,如果不尽快纠正的话,是很容易造成误导的。”

“ZANG”随处可见,藏书人都念错

刘先生注意到的藏北路,南起吴中区木渎镇穹灵路,北至苏州高新区太湖大道,是进入藏书的主干道。在太湖大道藏书路路口,苏报记者看到,路口的路名牌上,写着“藏北路”,中文名下方的拼音为“ZANGBEI LU”,顺着路往南走,可以看到多个路口的路名牌都是如此。此外,路边“高新区路长制公示牌”上,自苏州高新区同心村车站至藏书的“同藏线”,其拼音标注为“TONGZANGXIAN”,也将“藏”字的拼音标成了“ZANG”。

不过,顺着藏北路继续往南,至白象湾段时,路边的路名牌上,“藏北路”的拼音标注成了“CANGBEI LU”,而仔细看,其“CANG”中的“C”字是后期贴上去的,底纹仍是“Z”的形状。

带“藏”的道路名,在藏书还有不少,包括“藏胥路”“藏中路”“藏福西路”等。记者走访看到,“藏胥路”“藏中路”中“藏”字的拼音同“藏北路”一样,同样有两个版本,有的地方为“ZANG”,有的地方为“CANG”,而有的地方能明显看出将“ZANG”修改为“CANG”的痕迹。

路名中的“藏”指的是什么?一位来自木渎镇天池村(原藏书镇天池村)的路面保洁员称,“藏”就是指“藏书”,原来的藏书镇。“藏北路,就是藏书北边的路,一直走能到藏书的。”这位路面保洁员称,“藏”用苏州方言发音,就是“ZANG”。不过当她用普通话说时,听上去仍然是“ZANG”。

实际上,不只是路名,个别单位的名字中带“藏书”的,有的也将拼音标成了“ZANGSHU”,比如藏北路的一家建材公司。“当地人用方言说‘藏’时,就是‘zàng’,有的人说普通话时带口音,说出来还是‘zàng’,其实意思不一样。”在藏北路开店多年的张先生是藏书人,对“藏”字的发音,他有自己的理解。

“藏书”标准发音,先从藏书开始

“藏书”的来源,有据可查。据《藏书镇志》,“相传西汉大臣朱买臣微时贫而樵柴且不废读书,常把书藏于古庙中,因才高而学博,被汉武帝重用,先后任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乡人为纪念他重建藏书庙,乡由此而得名”。此外,在明代王鏊编修的《姑苏志》、清代《吴县志》以及民国《吴县志》等志书中,均有相关记载。

苏州市地名咨询专家组成员蔡佞认为,从地名来源看,“藏书”本意是藏匿书籍,普通话应该读“cángshū”,而在苏州话里,“藏”字用得少,一般在口语中多用“囥”(kàng)来表达藏匿的意思,而对“藏”(cáng)比较陌生,此外,在常见地名中,“藏”多数读zàng,如西藏、亚鲁藏布等,使得人们习惯性认为“藏书”中的“藏”也念zàng。

对于眼下仍存在的“ZANG”“CANG”等现象,蔡佞认为,应当加大对地名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得出一个准确的地名研究成果,并在准确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加大对地名文化的普及力度,特别是对存在生僻字、多音字的,要给出标准读音,让大家看得明白,听得明白。由此,对承载地名信息的标准路牌、标准地名等设施,更应该确保做到准确和统一,避免出现让人误读的情况。因而,藏书当地出现的众多“ZANG”,应在已有部分修改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完善力度,避免“ZANG”“CANG”分不清以及让人误读等情况再出现。

作者单位:苏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