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低碳发展共识 坚定低碳发展信心
镇江:激荡绿色低碳“江河交响”
山水花园名城
碳达峰碳中和2023金山峰会现场
江苏省首个“零碳公园”——扬中滨江公园,内有各种太阳能“光伏+储能”装置
扬中美科渔光互补项目
城市山林绿如茵
10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2023金山峰会在镇江举行。本届峰会以“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强产业链,聚供应链”为主题,共同推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聚焦“双碳”推进,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八大行动,发布低碳生活行动计划;聚焦强链聚链,推动实现产品技术合作,发布产品技术需求124项,达成合作签约678.7亿元;聚焦金融赋能,组织绿色金融对接活动,发布第四批220家金融助企“白名单”,现场达成授信85.5亿元。
江河交汇、三山珠缀,得天独厚的山水禀赋,让镇江这座城市的“血液”里饱含“绿色基因”。2012年11月,镇江被列入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14年6月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镇江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寄语,认真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一路探索低碳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模式,以镇江实践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镇江将坚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为全省‘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贡献镇江力量。”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镇江瞄准“四群八链”主导产业方向,推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群优势重塑,持续发力促进生态提升,久久为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聚力书写“双碳”工作新答卷,擦亮“低碳镇江”城市名片。
产业向绿,奋楫破浪劲扬帆
“总投资60亿元的醋酸乙烯及EVA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中,建成后可以将醋酸加工成醋酸乙烯、EVA树脂,尤其是含量28%的光伏级EVA树脂,不仅符合国家清洁能源政策和‘双碳’工作要求,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索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宗贵表示,作为本土老牌化工国企,索普集团从源头上对碳的使用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并采用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改造生产装置、创新碳源,持续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目前,该企业和南京大学合作的2项新技术都是绿色技术,均将起到降耗的作用。
镇江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将“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现代化”作为“六个更加”现代化图景之一,镇江积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践行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坚决打好“双碳”落地关键战,全力建设美丽镇江,让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7%,单位GDP能耗下降37.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0.4%,PM2.5年均浓度下降50.3%,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9.8个百分点……低碳试点十年里,镇江市经济总量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而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高、含碳量更低,镇江也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和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三个同步”。
“聚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镇江市市长徐曙海介绍,镇江聚力培育高含绿量、高含技量、高含金量的“四群八链”新兴主导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镇江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镇江以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为牵引,启动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229个。同时,镇江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市级绿色工厂认定工作,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7家、省级厂24家、市级厂115家。十年来,镇江在低碳技术领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53项。
逐梦绿能,点燃发展新引擎
11月1日,国家电网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送出工程完成验收。作为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96亿元的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计划安装6台22.5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规模为135万千瓦,预计2024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25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目前,项目已完成蓄水量约375万立方米,投用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量约14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约35.7万吨,每年直接创造利税约2.5亿元。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从源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之举,必须加快产业、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绿色化、低碳化步伐。镇江蹄疾步稳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加快分布式光伏项目、镇江抽水蓄能电站示范集群建设,持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发挥铁水通道交会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得益彰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空间格局,以“双碳”变革助力新路超越,让绿色低碳成为现代化新镇江的显著特色和竞争优势。
“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新动能。”镇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秦海涛说,镇江正加速推进“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把储能作为绿电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年来,镇江市深入开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改造100万千瓦,在镇3家统调燃煤电厂实现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的大幅下降;积极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打造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句容仑山湖、句容石砀山、韦岗青山湖、韦岗永兴坝等在建和列入规划布局的4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达515万千瓦。
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建成全省单机规模最大的燃气发电机组;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成立镇江市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和示范……镇江组织实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节能增效水平提升等“双碳八大行动”,持续走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共赢之路。
十年“碳”路,千帆竞发。一系列创新措施推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发布,一系列探索实践落地,镇江在迎“蓝”而上、向“绿”而行的道路上不断破题、解题、答题。
共生共赢,奏响保护长江“协同曲”
11月11日,以“科技助力江豚保护”为主题的2023年镇江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活动,在西津渡鉴园广场启动。从“不常见”到“经常见”这一可爱精灵,镇江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刚刚结束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有野生动植物94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长江江豚、白鹤、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7种。
镇江,以江为名、依江而建、因江而兴,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肩负守护长江生态屏障的重任。近年来,镇江市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唱响了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在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微笑天使”江豚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成为生态镇江一张闪亮名片。
江豚的数量快速增加,整体水质保持常态化优Ⅲ水质,长江沿线的湿地、植树造林都有非常大的变化,也使得镇江的百姓更加受益。镇江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整治长江岸线,深入实施退养退岸还滩,拆除建筑物26万平方米,腾退岸线28公里,修复长江支流滩涂湿地生态2万亩,长江湿地受保护面积达到28125公顷。深入推进长江镇江段两岸造林绿化,初步形成了以长江生态景观防护林带为依托,以世业生态洲、焦北滩湿地、江心生态洲、高桥绿岸、扬中生态岛为特色的生态风光带。
“镇江拥有293.8公里的长江岸线,在全省沿江八市中位居第二,守护长江生态屏障责任重大。”镇江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谈沁磊介绍,近年来,镇江全面贯彻《长江保护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追根溯源、系统治疗,推动长江大保护从末梢被动管理向源头主动治理转变。研究制定《镇江市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要点》《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镇江市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及改进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统筹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狠抓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充分发挥长江办统筹协调作用,协同联动各地各有关部门,高质量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出台全国首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的地方法规——《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促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性江豚保护联盟——镇江市长江江豚保护联盟,16家成员单位共同守护“江中精灵”;11家涉江单位组建“江盾”党建联盟,共同奏响“长江大保护”协同曲……今年,镇江出台《镇江市长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围绕长江岸线保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270个长江岸线违规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65个项目问题整改,剩余问题整改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