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志办赴常州市调研地方志工作
10月10-11日,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杨中华一行赴常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常州地方志工作汇报,了解钟楼区三轮修志试点进展情况以及常州运用数智技术赋能地方志工作的创新实践,并征求对全省“十五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柯善学及班子全体成员、相关处室负责人,钟楼区档案馆馆长梁智勇等参加调研座谈会。
杨中华对近年来常州地方志工作、钟楼区三轮修志试点工作等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常州地方志工作思路清、重点明,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效果很好,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形成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推广;钟楼区扎实推进三轮修志试点工作,着力创新市区联动工作模式,推动破解困难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常州在数字赋能、智慧加持地方志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工作成效明显。
杨中华指出,面对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地方志工作者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地方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承担好“存史、资政、育人”职责使命,自觉把党中央、省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努力创作堪存堪鉴的高质量志鉴作品。二是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要做到观点正确、思想新颖、内容详备、体例完善,体现科学性、思想性、资料性,符合志鉴编纂基本原则,体现时代特点与地域特色。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修志为用”,打造地方志服务品牌,发挥地方志以文化人、以文赋能作用,加强方志文化的宣传普及,通过短视频、影像志、全媒体志书、方志大讲堂、实体和智慧方志馆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地方志“飞入寻常百姓家”。四是强化创新意识。顺应时代发展,勇于探索创新。在体例上,不断突破传统,紧跟时代脉搏;在篇目上,结合地域特点,优化篇目设置,避免千篇一律;在编纂方式上,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辅助志鉴编纂,提升编纂效率。
杨中华一行还实地调研参观了常州方志馆、季子文化中心、盛宣怀故居、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龙城记忆-常州档案史料陈列馆等史志场馆。
来源: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