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志(1986~2005)》通过终审
7月16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无锡市召开《无锡市志(1986~2005)》(简称《无锡市志》)终审会。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方未艾、副主任蔡金良,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市史志办公室主任许建军、副主任张卫星,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元明、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邬才生、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平、江南大学教授陈文源、无锡市文史专家汤可可等领导和专家,以及全体修志人员参加会议。
《无锡市志》编纂工作于2006年2月启动,涉及全市184个供稿单位、200多名撰稿人员和修志工作者,经历了初稿征集、初稿编辑、志稿分纂、总纂、初审、复审6个阶段,于2013年底形成48卷525万字的终审稿,并于2014年1月提交省志办终审。4月,省志办就市志终审组织专题调研。
王进健副市长在致辞中指出,编纂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系统工程,对于一座城市历史的延续、文明的传承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1986~2005年这20年,更是无锡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黄金时期。续修《无锡市志》,客观记载和全面反映这20年来无锡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无论是存史还是启迪无锡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要求市史志办公室及全体编纂人员认真听取和吸收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全力以赴抓紧修改,严把质量关,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完成《无锡市志》编纂出版任务。
市史志办主任许建军汇报了《无锡市志》的编纂情况及志书体例结构,详细阐述了本轮志书反映历史全貌、突出时代特点、彰显地方特色、重视社会人文等特点,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志书中仍存在部分内容薄弱,总述以及部分卷下概述等内容缺乏高度、综合性不够,社会资源挖掘不足,体量过于庞大等问题。他表示,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不吝赐教,本办全体修志人员将尽最大努力,逐一落实修改,尽早形成验收稿。
会上,徐元明、邬才生、周平、陈文源、汤可可等专家分别对《无锡市志》终审稿发表了评审意见。专家认为,《无锡市志》内容全面、史料翔实,观点正确、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分列科学,章节明晰、编纂规范,语言朴实、行文流畅,讲规范、有特色、重创新,是一部完整、成熟的地方志书稿。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专家也提出了核实和补充资料、完善结构、统一标准、规范化处理等多方面修改意见。
蔡金良副主任代表省志办评审组宣读评审结果,认为:《无锡市志》终审稿篇目合理,体例完备,内容全面,资料详实,特色鲜明,行文规范,基本符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要求,编纂流程符合《江苏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及出版办法》的规定,同意志稿通过终审。并从打造精品良志的高度,提出了修改意见。一是进一步加强总述、概述部分的宏观概括,力求能总揽全局,内容清晰,重点突出,引人入胜;章节的记述要重视无题序的运用,发挥其引领作用。二是进一步处理好部门与行业的关系,使其分类更加科学合理;要更加注重论述的全面性,处理好市区和下辖市的关系;要处理好政府工作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加强记述百姓生活的变化。三是进一步确保史实的准确性,加强核实、订正,减少硬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力求客观、准确、公正。四是进一步重视志稿的体例规范,力求一支笔统稿,规范文字表述,统一图、表、标点的使用,文字表达要更加周密严谨;大事记收录要统一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对公开出版物禁载内容的规定。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要认真梳理,择善而从。
方未艾主任对《无锡市志》的编纂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本轮《无锡市志》的编纂有三大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二是志办组织有力,三是志书质量较高。她表示,《无锡市志》门类齐全、历史脉络清晰,各门类比重恰当,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关注重大事件,注重探索创新。她强调,在接下来的修改过程中,要精益求精,制定统一标准,加强统稿;要突出重点、兼顾特色、精写志稿;同时要注重出版设计环节,通过增加图片等方式加强市志的美感、可读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方主任还对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创新、增强实用性和市场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许建军主任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全体编纂人员,做好志书修改工作。一是认真梳理、吸收各位领导和专家的修改意见,研究分析,精心制定修改方案;二是全体修志人员分工修改,攻坚克难,并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三是严格把握时间节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修改进度,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无锡市志》的编纂出版。
- 上一篇:《无锡年鉴(2014)》出版发行
- 下一篇:《江都年鉴》2014卷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