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出席《开弦弓村志》首发式
2015-08-04
6月6日,《开弦弓村志》首发式在苏州市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赵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冀祥德等出席首发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会见李培林一行,苏州市政府副市长王鸿声参加会见。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方未艾、副主任蔡金良,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兴南,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顾东辉等出席首发式。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出席首发式并致辞,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芳主持仪式。《开弦弓村志》主编、复旦大学教授刘豪兴介绍了志书编纂情况,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沈卫新作了工作汇报。李培林和梁一波为“中共吴江党史陈列馆”揭幕。
开弦弓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上世纪30年代起,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对开弦弓村进行了多达26次、长达64年的访问,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著作。2009年,复旦大学教授刘豪兴受费孝通嘱托,带领修志专家,会同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历经5年编纂出版了《开弦弓村志》。全书共11卷,50余万字,图片300多幅。
李培林在讲话中指出,开弦弓村是社会学追踪调查最长的村庄,在当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持续研究开弦弓村的发展,将该村独有的历史文化及文化遗存保护并记载下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弦弓村志》对于留住中国农村的文化遗存,留住乡愁记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中国的村志编纂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首发式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向开弦弓村和吴江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赠送《开弦弓村志》。
开弦弓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上世纪30年代起,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对开弦弓村进行了多达26次、长达64年的访问,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著作。2009年,复旦大学教授刘豪兴受费孝通嘱托,带领修志专家,会同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历经5年编纂出版了《开弦弓村志》。全书共11卷,50余万字,图片300多幅。
李培林在讲话中指出,开弦弓村是社会学追踪调查最长的村庄,在当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持续研究开弦弓村的发展,将该村独有的历史文化及文化遗存保护并记载下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弦弓村志》对于留住中国农村的文化遗存,留住乡愁记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中国的村志编纂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首发式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向开弦弓村和吴江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赠送《开弦弓村志》。
(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苏州市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