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百业话古今 “四纵五横”览汶河
7月22日,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召开《汶河街道志》评审会,评审组专家给予了高分,该志是继《东关街道志》之后全区第二家顺利通过初审的志稿。
2017年3月以来,汶河街道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街道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汶河街道志》的修纂工作,按照扬州市和广陵区两级政府全面开展街道志修纂工作责任书的部署,落实地方志法规和业务规范等要求,配强修纂班子,动员各层面密切配合,扎实细致地组织修纂。至2019年5月,形成了24章111节约55万字评审稿。志稿纵述历史、横陈百业,较为翔实、完整地记述了境域内历史发展脉络,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区域内自然、社会等现状,彰显了“全、实、特、新”等地方志特色,并富含时代气息。
汶河街道地处扬州古城核心区域,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唐代扬州罗城、宋代扬州大城、明清扬州旧城的主体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汶河街道辖区一直是扬州的政治、文化、商贸、教育、金融和交通中心。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文昌阁,曾是扬州府学魁星楼,造型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相似,是扬州现今的城市标志;誉为中国伊斯兰教东南沿海四大名寺之一的仙鹤寺,宋德佑元年(1275)由西域先贤普哈丁创建,状若仙鹤,为中外穆斯林所珍视;屹立于扬州城市主干道——文昌中路绿岛中的古木兰院石塔,始建于唐开成三年(838),见证了扬州古往今来的繁盛。
汶河历史底蕴深厚,当代汶河活力依旧。为了实现精品良志目标,与会专家提出建议,进一步以宏观的视野审看汶河,立足“四纵五横” 地理脉络(小秦淮河、仁丰里、古汶河、二道河;盐阜西路、彩衣街——西门街、文昌中路、毓贤街、甘泉路),调整提升志稿框架设计,设置“古汶河遗存”“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文昌中心商圈”“文教盛地”“古今乡贤”等重点篇目,大胆尝试创新街道志编纂模式,增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楼宇经济创新发展等内容,力求更好地承载多姿多彩的古城文化、唤醒波澜壮阔的“广陵记忆”,为实现文化强区战略打下厚实的史料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地方志服务。
(扬州市广陵区地方志办公室)
- 上一篇:《石公村志》出版发行
- 下一篇:省志办副主任方亚光调研镇江市地方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