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市县方志动态

无锡方志元素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上大放异彩

2023-07-07    

7月1日至5日,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聚焦“贯彻二十大,志载新征程”活动主题,无锡市档案史志系统携一场文化展演、一项编研成果综合展陈、一个红色地名故事宣讲、两部新书推荐活动,精彩亮相书展现场。市档案史志馆馆长张曙峰、副馆长吴刚带队参加书展各项活动。


ecefe16a-e266-4ce2-9e6e-6659cde39f80.jpg


翰墨展芳华,琴音出流水。此次在书展呈现的向美共行——“新江南画派”中国画小品现场创作与分享活动,是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本届书展11场文化展演活动的首秀。活动承办单位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精心策划了墨韵+琴律的元素,以中国画创作分享为主,辅以古琴弹奏。中国画和古琴都是中国国粹,江苏籍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其残卷《剩山图》曾被台海两岸合壁展出,昭示出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曲《高山流水》更是成为千古佳话。向美共行,便是艺术家以丹青与琴瑟为载体,让观众在耳濡目染中共赏国粹,共享美好。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展演,主要展演人樊锡刚既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画院特聘画师,又是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方志工作部部长,工作之余,他沉潜于新江南画派研究创作30余年,擅长用丹青水墨来描绘方志中的山川胜景,旨在弘扬传统国粹、传播地情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乡梓情怀,同时又通过画作分享,把方志文化的美送给现场观众,让观众更有获得感和体验感。除现场赠送的10幅山水小品外,樊锡刚还将宣纸、湖笔、徽墨、端砚等文房四宝一一排开,滴水、研墨、铺纸、起笔、挥墨、敷色、题署、钤印,笔墨轻触、收放开合,一个半小时后一幅《喜渔归》便呈现在观众面前,全程展现了中国画创作所蕴涵的笔墨之趣、意境之妙和人文之胜。青年古琴表演者于慧莲琴韵雅致、古意盎然,指尖划拨间,天籁之音悠然飘动、润人心田。得到赠画的幸运观众皆感慨这一定是此次书展最大的收获。


书香越百里,方志聚人心。从无锡到苏州,约百里之遥,但方志文化从来不会有距离。方志地情类编研成果展陈是近年来每届书展的保留节目,今年无锡市带到现场的参展书籍包括:中国精品年鉴《无锡年鉴(2022)》,省精品年鉴《无锡年鉴(2020)》《新吴年鉴(2021)》,全省档案开发利用成果特等奖、全省史志作品(点校整理历代旧志文献类)优秀成果《民国无锡同业公会档案选编》(1-3辑),首部区级文库《滨湖文库》,辑佚复原的全国首部宋代军志《宋〈江阴志〉三种》,江苏名村志《祝陵村志》《严家桥村志》,以及《民国无锡教育档案资料选编》(第1辑)、《明月山川》《见证辉煌》《无锡抗战老兵的家国记忆》《宜兴茶业》《宜兴古桥》《丽藻新葩》《宜兴改革开放实录》《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弘治重修无锡县志》《万历重修宜兴县志》《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民国光宣宜荆续志》《掌上无锡》《掌悦锡山》等,涵盖志鉴、地情、旧志点校、及时性记录等优秀作品共计74部121册。这些装帧精美、内容精良的书籍在书展上成功吸睛,被现场众多观众捧读翻阅,既宣传了无锡方志文化的特色魅力,又丰富了此次书展“方志江苏馆”的展陈,成为江苏方志文化编研成果展示的重要方阵之一

 

热土忆往事,红色永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地名中的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走向复兴伟业的生动写照,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的根与魂。7月1日下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与江苏省民政厅联合十三个地级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举办了一台“访红色热土,述峥嵘往事”江苏红色地名故事展演。无锡市档案史志馆选送的节目“红色故事宣讲——江阴要塞起义”,由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专职讲解员杜鹏飞进行讲演,生动讲述了发生在解放军渡江战役期间,潜伏在江阴要塞的中共地下党经过巧妙的策反,要塞七千余官兵成功举行阵前起义的一段历史。江阴要塞作为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有着丰富的红色烙印,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的重要载体。江阴要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策反工作的成功范例,粟裕同志评价,“为大军渡江作出了贡献,为人民立了大功”。12个节目、60分钟的光影讲述,给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视听盛宴。


茶史书奋斗,文章写工商。7月5日,《宜兴茶业》新书发布会在书展亮相。该书由宜兴市档案史志馆馆长蒋宁鹏编写,耗时五年、增删数次,围绕茶场、茶品、茶事、茶人、茶话等方面,挖掘悠久深厚的宜兴茶文化历史、1949年以来宜兴茶业不平凡的发展史、老一辈茶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宜兴是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7000多年的制陶史,孕育了独有的陶瓷文化和紫砂工艺,紫砂壶领一地风骚,阳羡茶开贡茶之始。“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蒋宁鹏分别介绍了《宜兴茶业》写作缘起、章节内容及研究体会。全书约36.5万字,图片530张,表格99张,阳羡雪芽、荆溪云片、竹海金茗3个全手工制作视频通过二维码嵌入书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全媒体地情书籍。同日,由无锡市梁溪区档案史志馆组织编写的《丽藻新葩》新书推荐会也在书展现场举行,吸引了众多读者和媒体的关注。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丽藻新葩》一书聚焦无锡著名民族工商业家唐骧廷、程敬堂创办的中国首家全能纺织企业——丽新公司的前期发展历程。该书共收录图文资料310余件,其中包括26张民国商标,22张抗战时期被日寇破坏的工厂旧景,28张民国时期进口的纺、织、染、印、整理和发电全套机器设备旧照,20余幢民国建筑旧貌,以及各类企业文书、会议记录、函电底稿、报章记事、广告、证书、票据、签条、布样等,对研究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路径和轨迹有重大史料价值。该书执行主编、原无锡三棉副厂长沈自求还展示了自己收藏的丽新公司精美商标和布样,并深入剖析了丽新纺织印染公司作为中国近代纺织印染行业的代表性特征、丽新公司的创业者故事以及唐氏家族企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秘诀。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