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全省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 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本区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扬淮片包括扬州、淮安、盐城、连云港(除赣榆)和镇江市区、丹徒、句容、泗阳、泗洪、沭阳;南京片包括南京市区、江宁、溧水、浦口、六合 ;通泰片包括泰州市区、姜堰、泰兴、兴化、东台、大丰、南通市区、如皋、海安、如东。响水、滨海两县沿海地区有山东移民。大丰有吴语区移民。洪泽有徐州移民。句容有河南、湖北移民。
吴方言区 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本区分苏州、常州两片。苏州片包括苏南东部的常熟、太仓等市县和江北的海门、启东;常州片包括苏南西部的宜兴、高淳等市县和江北的通州、通东话。宜兴有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移民。丹阳、溧阳有河南、湖北移民,数量多较集中。昆山有江淮方言岛。
北方方言区 分布于徐州和连云港、淮安、宿迁的一部分。本区分徐州、赣榆两片。徐州片包括徐州市区、铜山、丰县、沛县、邳州、新沂、睢宁、宿迁、宿豫;赣榆自为一片,特点较为接近山东胶东方言。该区方言与山东、河南方言较接近,按其语音系统属于中原官话。赣榆、沛县有山东移民。
全省三大方言区地域分布集中,但不完整,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且均偏在一方,方言区之间有很长边界线。江淮官话与吴语在江苏境内的交界大体以长江为界,但边界线并不与长江完全重合。江北启东、海门、通州(部分)、靖江(部分)仍说吴语,江南南京、镇江等地属江淮官话。溧水、句容、金坛、丹徒、丹阳、靖江、通州为官话与吴语交界地带。边界线上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复杂多样。如溧水、金坛两地原本都属吴方言区,但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及农村还有吴方言存在,但日渐衰微。
城镇和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过渡现象丰富多彩。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很大差别。如泗洪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话”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聚居成片,说原籍方言,形成大小不等方言岛,并与周边方言同处边界线上,方言岛人数少,处在包围之中,方言岛内双语制,岛内外方言都会说。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陵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全省25 个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分别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安、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其中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可作为 7 个方言片中最具代表性方言点。丹阳、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属交界地带方言,语言现象比较复杂。(苏 鉴)
资料来源《江苏年鉴》,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