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
【物质文化遗产概况】2022年,全省新增公布历史建筑100处。截至年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5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3777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2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处、中国传统村落7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名镇8座、名村6座、历史文化街区56处、省级传统村落502个,历史建筑2194处。已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81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87696件/套。全省保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保持全国第1。南通市档案馆馆藏“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为继2016年“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之后江苏第2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11月26日,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共同申报的南京小西湖项目获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设计项目大奖”。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具有江苏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建成,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江苏先进水平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代复兴经典案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开展《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立法工作。编制《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工作评价标准》。省政府成立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17个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立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或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成立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家指导委员会。编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推进2035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开展连云港、扬州、高邮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省级审查及常熟、栟茶、余东、余西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专家咨询。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专项评估,督促各地对照评估情况持续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切实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各项工作。完成泗州城遗址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审核上报;完成宛山石塔等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审查论证和批复工作;同意8项省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立项。连云港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郁林观石刻群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实施。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扬州、高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论证,就《连云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溧阳沙涨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提出办理意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考古发掘】全省79个县市区落实考古前置工作。开展大型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和文物资源区域评估,为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和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条件。全年共完成662项大型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勘探项目、84项文物资源区域评估项目。新发现古遗址88处、古墓葬7091座。完成基本考古发掘151项,出土文物2.09万余件/套,对61处古遗址实施原址保护或异地保护。
【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编制印发《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方案》,召开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会,部署以九大课题探源江苏地域文明,深入揭示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九大课题中,史前时期项目有4项,其中淮河下游史前文化发展进程研究重点揭示该区域聚落变迁、社会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探讨该区域内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太湖北部文明化进程研究旨在厘清距今6000~4000年前该区域“古文化古城古国”发展脉络;太湖西部史前文化发展进程研究重点为以骆驼墩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分布范围和规律;宁镇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以北阴阳营文化、点将台文化为重点,构建宁镇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和年代标尺。历史时期的5项聚焦江苏特色项目,分别为吴文化吴国形成与发展研究、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研究、六朝城市与文明研究、唐宋元明港口与对外交流研究和江苏盐业考古研究。年内,完成淮河下游、太湖西部等区域文物年度考古调查,为开展探源工程研究搜集基础资料。完成常州寺墩、睢宁下邳故城、溧阳古县、苏州元和塘古窑址等10处重要遗址年度发掘。开展淮安黄岗、兴化蒋庄遗址、溧阳东滩头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等6处重要遗址的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编撰,完成《虎丘黑松林墓地》《镇江孙家村遗址发掘报告》等考古发掘报告出版,发表重要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7篇。(省文化和旅游厅)
资料来源《江苏年鉴》,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