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礼巷明代小院俯瞰老城
南通寺街里,有一条小巷叫礼巷,礼貌的礼。据说多年前,这里住了户姓李的大户人家,那时候,就将这条巷子命名为李巷。后来因为西南营有仁巷、义巷,对应的这条李巷改成了礼巷,从字面上看,礼义仁齐全了!如今,这所宅子的主人就姓李。
《老家》袁运甫
置身其中,白墙黑瓦,石路漫漫,小巷深处有人家,著名画家袁运甫先生,曾经选了这处景致,作了一幅画,名叫《老家》。袁运甫从小几乎每天都要途经这里上学、玩耍等等,他对这里饱含深情和回忆。《老家》这幅作品是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所画,所以画里的肌理和现在的地面有所差别。
袁运甫于礼巷照相留念
那时候的地面都是由石头垒出来的,现在都换成方砖,体现了小巷的曲径通幽以及南通建筑的独特风格。袁运甫在这里画完图之后,还拍照纪念了这条陪伴他多年的巷子。
袁家和李明家是邻居也是世交,李明继承了礼巷12号宅子后,袁运甫的弟弟袁运正也曾帮他参谋设计。据专家介绍,这栋老宅至少是明末清初的房子,现在还能看到属于明代的结构元素。
推开老宅的大门、二门、提闼门,一栋古朴淡雅的建筑迎面而来。一进院落,正房三间,东边房子与厨房打通相连,形成一个环形步廊,廊下方砖铺地,屋面黑色蝴蝶瓦,屋顶正脊为官帽脊,小院里花木众多、布局有法,又富有人情趣味。
宅子顶部是间小阁楼,体量较小,这是南方建筑的特点之一,当时是有人居住的。经过整修之后,人们可以在这里喝茶、看书、俯视南通城,十分休闲惬意。
按照修旧如旧的规矩,礼巷12号宅子的结构元素、结构雕件仍然保留了下来,包括原来拆下来的框架,也都重新利用,院内的门基本上都是由原本的木料所做。老宅保留了平顶的明代建筑特点,地面按照中式风格改造,院落增加了绿化,更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由此可见,李先生在修整的过程中,始终遵循最大限度地保留这栋房子的“原汁原味”。外形上如此,房间里布置亦如此。李家人在全国各地,只要有中意的家具或物件都往家里搬,就是这种蚂蚁搬家式地慢慢填充丰富,这栋老房子恰如通人意一般,越来越有韵味。
礼巷12号主人李明说,他们是从小在这栋老宅里长大的,对这里有了很深的感情。虽然工作以后,很长时间不在南通,但是这份从小到大的深厚感情,对南通历史文化的热爱,他们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维护和爱护这座宅院。就像袁运甫先生的《老家》所表达的一样,心灵归处是故乡。
作者单位:南通电视台
- 上一篇:淮安曾经也有“西湖” ,与杭州西湖媲美
- 下一篇:运河文脉绵流长 竹西佳处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