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街巷:南河下
南河下历史街区位于江苏扬州古城徐凝门内,约占古城面积的八分之一。清乾隆时期,扬州城东南沿运河一侧被称为河下,城墙内一条弯折的长街统称河下街,挹江门至徐凝门为南河下,徐凝门至通济门为中河下,通济门至利津门为北河下。到清末,河下的概念被进一步精简,自安江门至徐凝门为南河下,徐凝门至利津门为北河下。
河下街近码头,与盐业运输关系密切,旧时周边商业繁盛,会馆林立,大量盐商在此营造宅邸园林。不过随着近代战乱冲击与漕运衰落,盐业对扬州的影响逐渐淡化,河下片区盐商建筑的兴修也就此止步。
南北河下在历史上虽同样繁华,但境遇却天差地别,随着城市更新,北河下街被截断,街巷肌理和风貌改观甚大,所存老建筑如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南河下留存度较高。
南河下片区由丁家湾、苏唱街、引市街、埂子街、渡江路等主干街道组成,小巷穿插其间,多如牛毛,比起东关街、东圈门街区,南河下街巷蜿蜒曲折、分支多,建筑外立面大多未经统一修饰,所以街区纵深感及原真性要强得多。
私家宅邸和会馆建筑是南河下片区古迹的重头戏,不过一般游客大多把目光放在寄啸山庄、小盘谷等已开放园林,极少深入游览,许多盐商住宅至今仍有住家,不过大多已非盐商后人,且沦为杂院,但残破的雕饰仍可辨当年建园时不菲的开销。
在广陵路毛牌楼对面,有两栋别致的红砖小洋楼,原是盐商周扶九故居的组成部分。周扶九曾是清末扬州最大的盐商,靠盐业发家后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办盐号与钱庄,辛亥革命爆发后,为躲避苏北动荡的局势,举家迁往上海,在虹庙一带购置大量地皮,一跃而成当时上海的金融巨头。扬州周扶九盐商住宅原有各类房屋百余间,随着几十年的翻盖改建,附属建筑大多消失或被分隔,唯高大的门厅、西侧中式住宅和东侧洋楼仍存。
周扶九盐商住宅
汪鲁门宅与湖北会馆
明清时期,扬州是盐业中心和两淮盐运使司所在,为了便于同乡结聚,商讨事务,各地盐商在此设立会馆、公所,如丁家湾的湘鄂赣皖四省盐务协调机构四岸公所、新仓巷岭南会馆、南河下湖南会馆等,现存会馆建筑往往建有醒目的砖牌楼,其中以岭南会馆最为精美壮观,建筑群落格局完整。
岭南会馆
岭南会馆砖牌楼
南河下古迹门类丰富,除园林、会馆等盐商建筑,还有众多古井、古木、庙庵遗存,行走其间,如时间凝固。2015年,南河下与国内共30个街区被列入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7年过去了,南河下未像其他街区一样被商业开发,仍保留其安静清幽的本色,难能可贵。
- 上一篇:江南古镇,一首务实而温婉的水漾小令
- 下一篇:书香故里 天上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