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城郭是扬州
三百年前扬州西北这条狭长水域流经处还是视线开阔的平旷之地,清流渺远,秋色无际,诗人王士禛凭栏远望,一股幽情流注笔端,写下“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半阕词展开一幅秋景长卷:秋水长天,鸥鸟飞掠,白苹红蓼、蒹葭苍苍、垂杨重重掩映城郭,亭台几许散落水岸。
摄影:孟德龙
草木更替、楼台变迁,三百多个秋天过去,曾经的郊野早已化身城市园林,而古典的秋意秋韵不变,秋日漫游瘦西湖,自是行走于红桥风物的卷轴之中。
历经三个季节的蕴蓄,柳树春风里荡漾的绿丝绦已经织成轻软柔长的缎带,珠帘不卷化作翠幕重重,静静低垂、缓缓起落,隔花遮水,轻锁清秋。远远看去,又如绿云冉冉、群山绵延,“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韵致,杨柳梢头足以看遍。
摄影:陈建新
西风里,桂花开开谢谢,桂香熏染中,树色渐渐绚烂,是沉寂许久的樱花树一年又一次的绽放,樱花林绮霞满枝,落红遍地。朴树、楮树之属,零零星星出现黄叶,闪烁浓绿树冠间惹眼如蝴蝶黄莺。近水的乌桕,霜叶尽染,果壳已剥落,雪白的籽实尽显,白梅骨朵般剔透灵秀,水面平阔处,孑然一树,苍劲、决绝,像身着猩红大氅的远行客,只向水天茫茫处。水边芙蓉却安宁恬然,沉默贞静,浅浅的丰润微微的娇柔,袅袅婷婷地守望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游湖宜登高,呼吸着野芳幽香,攀上小金山顶,遥望白塔簇拥在郁郁秋树间,银杏明黄、梧桐暗黄,一块块一层层的斑斓油彩,映衬天空湛蓝,云朵堆雪,每一秒光影变幻都是一张值得珍藏的明信片。
站在五亭桥上,看瘦西湖水随天去,悠长澄明、高阔平远,浮光跃金、鹭影飞雪,画船来去在水面划出条条琴弦,戏水觅食的野鸭和天鹅是弦上飞出的串串音符,起伏跳荡,聚拢又散开。两岸繁密的丛林流淌着色彩的河流,深绿、黄绿、亮黄、金黄、橙黄、暗紫……秋风与霜露不忍树叶黯然退场,赐予他们最后的辉煌。
摄影:陈建新
停在徐园门外,只见藤叶舒朗,浅褐、微黄、青紫……片片不同,缀在纤纤藤条,披拂在洁白粉壁,一如绣在素衣裙角的繁复纹样;流连静香书屋小院,看墙角蔷薇果实颗颗成簇,攒为华丽珠冠;徜徉锦泉花屿的巨石上,静听水声淙淙,俯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瘦西湖的秋天,随时停留,随处是景。
游湖宜赏菊。赏菊绝佳处,首选熙春台。菊花盆景各成一境,远山如黛、老树花发,游龙戏水,遒劲的枝、盘曲的根、如剪如裁如绣如染的花朵,普通的小菊遵从了养花人心中的画意,成了立体画作。零散在各处的菊花各具魅力——假山嶙峋,菊自石缝斜出,长枝垂垂,花开如溅,成泉、成瀑,山与菊,都有了野趣和灵性;篱落疏疏,数茎秋菊偎依,怡然自得,恍若乡野;清波粼粼,水畔有菊三两株,身清瘦,影浅淡,是“卿须怜我我怜卿”的况味;湖石错杂,圈出一方菊圃,各色菊花高低错落,相伴相依,铺锦列绣,鹦鹉笼、金井栏,环佩叮咚的女子,似乎就在旁边。
摄影:陈建新
闲逛湖畔,不时邂逅柿子,滚圆饱满、色泽莹亮,高处的诱惑,可望而不可即,唯有鸟才可随心所欲,灰喜鹊、白头翁、绣眼鸟都来了,勾头、侧身、倒挂、悬停左右流转的脑袋、一翘一扇的尾羽,多么祥和的《群鸟啄柿图》。
碧水悠悠,楼台依旧,草木葱茏,天淡云闲。行走水畔,心中却不由想起另一句诗:“莫放春秋佳日过”。
- 上一篇:走读水乡古镇 遇见先师贤人
- 下一篇:分分合合几千年!江南江北最终怎样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