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史话马监巷

2023-02-14    俞林

如果说东关街是江苏扬州老街旅游的一张名片,那么,东关街上数十条纵横交错曲曲弯弯的小巷,就是构成这座城市流动的血管。东关街上的每一条小巷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景点,都藏着一段历史的传奇。

东关街 孟德龙 摄 (资料图片)

马监巷,是东关街上一条藏着许多关于马的故事和传说的千年古巷。马监巷位于东关街东首南侧,北起东关街,南接地官第,南北向巷道,宽约3米,长约400米。因明代牧马监署设于巷内,故名马监巷。

扬州,土地肥沃,水网纵横,物产富饶,风光旖旎。明朝初期,国家政局未稳,边关战事不断,军营里需要大量马匹。明王室从洪武年间开始,就围绕着“官牧”和“民牧”,逐步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马政制度。明史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开始实行官牧,设立太仆寺、牧监等部门督理国家马匹牧养与使用事宜。有马政管理机构,就一定有专门放牧马群的马乡。马乡地方广阔,一马平川,为的是方便练马、养马。扬州的马乡在七里甸西大刘庄四间屋一带,家住附近的老人仍称此地为马乡。

据《嘉靖惟扬志》记载,管理扬州马乡的江都县牧马监署,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东关街马监巷挂牌成立。当年,在马监巷南端巷口还建有一口水井,名“马监井”,供牧马监饮用及消防之用。数百年过去了,这口属于当年牧马监遗物的马监井仍在,井水依然清澈见底。

马监巷曾经是一条非常繁华的千年古巷,巷内不仅有清真寺,还有谢馥春勤业堂、清同治年间法国天主教创办的达义小学等。特别是马监巷东侧的清真寺,为古都伯丁第二十四世孙古元秉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所建,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在马监巷,犹如穿越时空,那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故事,仿佛仍在小巷深处演绎。古寺、古巷、古树、古井,织成了马监巷最深厚的历史韵味。而那被井绳勒出一道道沟痕的井栏,每一天都在向世人展示着马监巷当年的风韵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