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兴化“海光楼”

2023-11-16    孙荣庆

江苏泰州兴化市历史上东临黄海,在大海汹涌的波涛中,兴化人与大海结下解不开的情结。当海岸线离人们视线越来越远的时候,黄海就成了心灵的一种遥望。

站在城区公园路向北望去,北海子池畔有一群古朴庄重的建筑物。其中,台高6米、占地约1300平方米的海光楼古朴典雅,恢宏壮观。楼上有昭阳书院、屈子祠、绿波亭等牌匾,远远望去亭台楼阁,错落有序,树木葱葱,鸟语花香。这是兴化的历史文物拱极台内的又一景观。

海光楼(原名襟淮楼),共三层,它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相传元知县詹士龙读书于此,又称“读书楼”。 清顺治二年(1645),史可法将“襟淮楼”改名为“海光楼”。说到该楼,三楼大厅中央悬挂着由国子监博士孔尚任题写的“海光楼”三个大字的巨型匾额,东西两侧的抱柱上悬挂着一副“常倚楼台瞻北极,每逢烟雨忆西湖”的楹联。历代曾有不少文人墨客登临楼上,对此多有吟咏,共留下碑记10余篇、歌赋诗文若干。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以钦使身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来下河七邑治理水患,以海子池旁拱极台海光楼为行馆,修改第二稿惊世名剧《桃花扇》,会晤冒辟疆等“遗民”,作《海光楼记》,并写下诗文15首。“一折桃花情满扇,两燕分开家国亡”,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海光,是阳光的反射,灵魂的拥抱。乾隆十年(1745),知县李希舜定拱极台为“昭阳书院”:东庑建三贤祠,西庑建屈子祠祀三闾大夫。台下有亭,名曰“绿波”。清代名人郑板桥撰联其上:“六七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渔歌”。

历经沧桑,无数的历史文化名人登上海光楼,把生命的故事和博大精深的艺术激荡在大海的磅礴气象里。1945年,拱极台毁于战火。1998年,兴化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土台东侧按历史原貌复建拱极台及海光楼。

20世纪90年代末,经兴化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兴化市民间戏曲之友联谊会”就设在海光楼内,这里每天都有来自兴化城乡工人、农民中的京、扬、淮草根戏迷票友,汇集此地自拉自唱。他们不但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也更把一腔音韵、浓浓乡情,演绎得更为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