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远望古清口 一切因你而美

2023-12-13    朱爱民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759471a8f0d9442d9a2b35af8c67132d.jpg

在大运河发展的第二阶段,隋炀帝为了减缓运河激流的影响,从徐州把运河经过宿州到泗州,然后再转弯往东北的淮阴,从淮阴往东顺着运河再南下,一个大S型的路线虽然绕了许多路,却水流平稳,保障安全。但许多名人官宦、诗人骚客从北方南下,还是选择经过大清口。因为人们追逐的是快!“欲逐淮潮去,暂停渔子沟。”就像当代人追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心理一样,时间就是金钱。

古泗口作为一个河口,多次走进史册,到了南宋终于成长为县城。从此,清河从河之名成为了行政区划名称。

十三世纪中下叶,宋朝与金朝以淮河为界,进行对峙。南宋朝为了军事需要,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在淮河边设置了一个清河县,属清河军。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迁县城于大清口。但在清河县迁县城后仅2年,地归于元。

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黄河决口,大清口的清河县城被毁,县尹耶律不花迁清河县城于甘罗城。清河县城在大清口存在了50年,是两代人的建设。

元初,清河与淮阴、新城三县并置,清河县独立存在。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并淮阴入山阳;清河始得淮阴故地而县境及于淮水之南。

今天我们来看,清河县的出现有下列意义。

一是清河县是今天淮阴行政区划名的来源之一,在淮阴县2246年历史中,有640年叫清河县,时间占比达35%。

二是清河县作为今天淮阴的曾经用名的存在,它得到了原淮阴县在淮水之南的管辖权。

三是清河县的出现,使得今天的淮阴有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原来的淮阴仅限于淮河以南。

四是清乾隆26年,清河县从马头迁往清江浦。其实清河县原脉在古清口。这里是后来曾经使用的“清河区”行政名称的源头。

因此说,古清口是今天淮阴区历史的重要节点。

今天古清口是镇一级的街道名称,从时间逻辑上讲,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许多历史变化都是围绕着古清口而来的,因古清口而美丽。

有古清口的险要,才有渔沟镇的兴盛。没有古清口,就不会有三位唐宋诗人在渔沟写下诗句。

因古清口的淤塞,才有清江浦的出现。明朝初年,陈瑄是出于古清口逐步淤塞、河床垫高的思考,从而决定把河道裁弯取直,直接去马头,清江浦由此兴盛起来。

清江浦的运河通航之时,古清口并未完全淤塞,还能行船,于是出现了里运河与外运河的名称。站在清江浦的角度,新开的运河叫里运河,原来在北边的淮河叫外运河。

古清口虽然淤塞,但因黄河夺淮,淮河床仍然流水。当清江浦与王家营形成“南船北马”交通转圜地之后,古清口仍是重要的津口。明朝的“南船北马”之“北马”地在古清口,朝廷在这里安扎了军营,后来称为“王家营”。再后因洪水,百姓东迁,古清口才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位。

清河县迁往马头后,许多居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代人,他们留念故土,还居住在原地,史籍称为“大河口镇”。当年的大河口镇分上庄与下庄,到了清康熙年间,因发大水,多数民居倒塌,百姓流离失所。于是官府规划上庄的百姓三次东迁,择高敞之地安居。诗人查嗣瑮《王家营》说:“五年三到三移渡,心折惊涛打岸声。”东迁的大河口镇“改名”王家营,而下庄呢?是今天的长江路街道前身小营之前世。

大清口到明清朝代已经干涸,因此就被称为“古清口”。今天的古清口镇名字,就是这个含义。

作为河道,清口早已湮灭。沧海桑田,今天的古清口地区是一派“柳嫩桑柔鸦欲乳,雪消冰动麦初齐”的新农村。古清口街道办事处的命名,将淮阴最响亮的古地名推到了人们的眼前。而淮阴正在计划竖立“古泗口遗址”标志碑,将淮阴古代最有名的地名推荐给世人,亦是古清口前生今世的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