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运河依依古槐滩 交通枢纽新横林

2024-08-05    吕洪涛

大运河常州段由奔牛入境,至横林出境,全长45.8公里。横林是运河常州段的东大门,它扼守运河、连接常锡,自古繁华。从古槐滩到新横林,运河见证了这座古镇的繁荣与变迁,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运河横林段上的货船

大运河横林段上的货船

没有运河,就没有古槐滩

在横林东大街,有一座公园,名为古槐晓园。古槐晓园的石碑上记录着横林名字的相关来历:横林镇原名古槐滩,早在宋元时,就已出现古槐滩之名。

古槐晓园石碑记录着古槐滩的来历

古槐晓园石碑记录着古槐滩的来历

为何当地被称为古槐滩,该石碑作了解释: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旧时运河沿岸古槐成片,郁葱成林,故名;一是运河南岸黄桥港口有古槐一株,根深叶茂,硕大无比,树冠可荫数亩,后来人们在此地设立茶楼、酒肆,遂成街市,被人称为槐滩。

关于横林名字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老居民袁文林介绍,听老一辈人讲,因为运河两岸植被茂密,是片旺茂之林,所以,这里还曾被叫作“旺林”。

“横林话中,‘旺’和‘横’的发音极其相近。乡下人‘旺’‘横’读音不分,久而久之,‘旺林’就被读成‘横林’。”袁文林说。

以前,武进有“三大镇”之说,横林就是“三大镇”之一。横林区域面积不大,但作为历史古镇,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西距上海、南京均约150公里。在46.68平方公里土地上,大运河和沪宁铁路、312国道3条交通大动脉呈“川”字形横贯东西,成为常州东部交通枢纽。

这家老式照相馆,在运河边为横林人家定格70年

横林照相馆,常州现存最老照相馆之一

横林照相馆,常州现存最老照相馆之一

在古槐晓园对面,有一家老式照相馆,是常州现存最老的照相馆之一。

61岁的谢建兴是横林照相馆的负责人,据他介绍,这家照相馆已有70多年历史。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黑白到彩色,横林照相馆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在横林照相馆于2000年左右改制后,谢建兴成为该照相馆的负责人。曾经,武进有三家照相馆是国营的,分别是:横林照相馆、焦溪照相馆、奔牛照相馆,其他的都是集体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供销社上班的谢建兴被调到横林照相馆。“以前,运河繁忙,客船穿梭,运河沿岸人来人往,横林照相馆成为沪宁线上比较有名的照相馆。”

国营横林照相馆改制后,谢建兴为了吸引顾客,特意将照相馆的二楼精心装修了一番。当时,在室内拍上一套个人写真还是很时髦的事儿。

照相馆里有不少和运河有关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很特别,是老横林大桥水彩画的照片。“这幅画反映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运河和运河上的老桥——横林大桥。后来,运河拓宽,该桥被拆除。之后,在老桥西边,建造了非常宏伟的新横林大桥。”

一条老街承载一段历史繁华

说起横林大桥,就不得不说横林的一条老巷子——老街。

现存的横林老街全长三四百米,宽三四米,是典型的旧式街巷。据老街上的老人讲,在大运河没有拓宽之前,老街通过横林大桥一直延伸至运河北部。

运河边,横林大桥的部分桥墩仍在。运河边的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横林大桥是石拱桥,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这座桥连接运河的北岸和南岸,使得老街非常热闹。

横林老街,街上还有不少老房子

横林老街,街上还有不少老房子

后来,随着运河老桥的拆除,老街就开始没落了,绝大多数商户搬到了新街,住户也大都搬去了城里或者小区居住。现在街上大多住户是外地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四川来的。

在一处老房子里,崔丽正在操作缝纫机干着针线活。她来横林20年了,老房子是租的,专门用来承接一些厂里的针线活。“横林经济发达,厂子多,我们很多老乡都在这里打工,并且安了家。”

老街逐渐冷清了,但随之而起的是老街周围的“活力新城”。如今,横林人紧扣“常州东部桥头堡,绿色家居新高地”发展定位,在谋划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寻求产城融合发展,一座现代化的东部活力新城已经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新的横林大桥,以及运河两岸的横林新城风貌

新的横林大桥,以及运河两岸的横林新城风貌

运河滋养文化,孕育出了滩簧这一戏曲

悠悠运河水,汇聚千年韵味。漫步大运河横林段,感受流淌的诗情画意。

“历史上,运河不仅是繁忙的商业通道,还是一条文脉赓续之河。正因为运河,才有了滩簧。”横林戏曲协会负责人张玉凤说,横林是滩簧的发祥地。

资料显示,明清时期,古槐滩水运发达。每到傍晚,渔舟归港,停靠槐滩码头,形成了点点渔火,由此产生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戏曲——滩簧。

滩簧曲调丰富,柔和温婉,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尽显江南水乡特色。滩簧也叫常戏文,解放后又被称为“常锡剧”,现代锡剧即由此衍生而来。

历史上,戏曲界素有“水路即戏路”的说法。“戏路”指戏班演出路线与活动区域,“水路”指重要的交通水道。水路带动经济文化发展,也形成戏曲活动的聚集地。戏韵悠悠,熏染着这方土地上的风雅生活,吟唱着一方文化与审美的传奇。

现在,横林仍有东岳庙戏楼。每年春季,常州城东共有二十多个节场,节场均设有戏班子唱滩簧。横林镇还有几十座祠堂,凡举行续谱修祠的庆典活动时,均邀请戏班演唱滩簧。

现在的横林人仍喜欢滩簧,滩簧是老百姓对自个儿生活的憧憬。

“滩簧跟上时代节拍,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张玉凤说,横林成立了戏曲协会,规模不大,但很具特色。如今,戏曲协会依托传统戏楼等舞台为主阵地,每年在横林镇各个中心广场及村社区表演50多场,滩簧已成为横林文化一张新的名片。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