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唐闸汤家巷——古韵新生,一步一安然
光影如墨,漫染老宅院落,南通唐闸河东片区的汤家巷历史建筑街区是一处立体的文化遗存。
在这里,一砖一瓦历尽风霜,仿佛时光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唐闸往昔的辉煌与荣耀。
唐闸,旧称唐家闸,因明成化二十年建闸而得名。早先是通扬运河之畔的乡间野渡,后来发展成城镇。
图片来源:文旅崇川
汤家巷是位于唐闸河东街闸港桥边的一片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巷,清末民初,以此为中心的民居有近二百间。
图片来源:南通日报
2024年2月,唐闸河东路民居建筑群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汤家巷,虽不如河西那般热闹,却另有一份小巷的温柔诗意。
这里遍布着中式庭院,恍若步入了古老的时光,粉墙黛瓦,幽巷曲径,映衬在众木苍翠之中,尽显唐闸古镇风貌。
汤家大院
其中最为出名的汤家大院,房屋高大,七架梁,廿一椽,堂屋采用玻璃格子门。当时的汤家开炭行、皮花行,属中产人家。由于汤家占有利位置,民国期间,登记门牌号码汤家是第一家,这也成为“汤家巷”命名的由来。
丁宅
丁家大院建于民国初年,大院河东街操场巷,由东、中、西3套组成。宅主丁盛甫,其父丁筱书为大生纱厂老职员,病故后张謇出资捐建丁宅,供其后人居住。丁氏一门四代服务大生,与大生企业有着深厚的渊源。
罗宅
在汤家大院南侧是罗家大院,由如东掘港人罗琨生在民国初年建成。朝南三间,朝北三间,朝西四间,朝东四间,合计十四间,围成四合院,天井呈长方形,只需关起大门,大院里的人自成一番天地。
图片来源:南通日报
谭宅
在汤家大院北面靠闸港河边,有谭家大院,是由谭育林兄弟二人购买丁家后花园地皮,于1951年建造。朝南三间,朝西三间,围成四合院,青灰墙,配有砖雕装饰,房屋建筑保留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漫步其间,无不让人遥想到当年的兴盛和辉煌。
如今的唐闸河东路民居建筑群,已经成为一处集遗产博览、休闲游憩、创意旅游、品质度假、诗意栖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遗存活化石、文化创意新天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这里没有太浓的商业气息,没有太过拥挤的人群,没有过于喧嚣的车流,有的不过是寻常的本真生活。
地方不大,一会儿便可走完,但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散步,在石板上发出的脚步声,是在都市中寻不到的悦耳。
站在石桥上,遥望大生码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石牌坊高高挺立,守着通扬运河的日出与月落。
素雅、沉稳、古朴、喧闹中透着宁静,在这片庄重内敛的大地上有着浓浓的诗意情怀和历史的回响,走在大街上,随便一个镜头,就能捕捉到崇川这座城古今交融的气质雅韵。
- 上一篇:在新时代答好江南文化的“融合命题”
- 下一篇:徐州:承古拓今 让两汉文化“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