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飞:黄海湿地交响曲
这里候鸟彩云齐飞,海浪蓝天一色;这里宁静神秘原始,绿色辽阔浪漫……这是什么神仙地方?这里是——盐城黄海湿地!丹顶鹤、麋鹿、勺嘴鹬和万千鸟儿自由自在地在这里生活,诠释着水韵盐城的无限生机与奥秘,让人向往陶醉,令万众倾倒。
盐城条子泥湿地上的候鸟(视觉中国 提供)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从此,盐城滩涂——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终于揭开面纱展示在世人面前!从此,中国的世界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冲天高飞的翅膀,挥向更远方。
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5年以来,以追求人类良好生态为目标,向海而生,向海图强,继续擦亮世遗的金字招牌,厚植绿色生态家底,见证着中国当代人保护生态的热情与理念。
我曾几回踏上了奔赴黄海湿地的浪漫之旅,在这里我被感动震惊,这是无法预约的美。滩涂湿地虽然人来人往,可有时我恍惚迷路了。我想起在学校曾经与孩子们一起猜过的谜语:“迷路”两字打一个动物——麋鹿。我笑起来,我没有迷路,我在这里聆听鹿鸣观赏鹤舞;聆听潮间带潮起潮落“湿”与远方的呼唤;奔跑在潮间带鹤乡故里,敞开心扉朗读大海与乡愁。盐城黄海湿地——自然馈赠下的东方秘境!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
一、远古使者丹顶鹤
(一)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保护区),这里仙鹤迁飞,万鸟翔集,苇绿如玉,蒿红似火,独特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使其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补给站,每年有20万到30万只越冬候鸟在这里栖息,还有300多万只鸻鹬类候鸟在这里迁徙停歇,其中32种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皮书。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勺嘴鹬、丹顶鹤等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
丹顶鹤湿地生态公园的自然风光,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680多万亩的滩涂,放眼远眺,辽阔长空,百鸟飞翔。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全球仅有的2000多只丹顶鹤,每年有一半来盐城保护区越冬,为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
在参观调研中,我还有幸了解到胡乔木与盐城保护区的历史渊源。盐城蟒蛇河畔是胡乔木的故乡,胡乔木关心家乡建设和发展,也关心盐城自然生态的保护。正是在他的关心和推动下,1983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江苏省盐城地区省级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这是盐城保护区的前身。
(二)滩涂上的“生态卫士”
说起丹顶鹤,自然说到吕士成,他与丹顶鹤的故事感动无数人。他出过很多相关的书籍,还是江苏省内鸟类案件的鉴定专家。
吕士成在盐城“鹤场”工作了35年。他早年幸运地与鹤结缘,扎根鹤场,奔走在生态工作的一线,最后成长为“鹤场”场长,并被评为盐城市首届“生态卫士”。吕士成不讲自己的辛劳,而是向我们讲述了徐秀娟的故事。
1986年,徐秀娟从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带来3枚鹤蛋,开始北鸟南养的尝试。而正是吕士成将徐秀娟接到保护区。吕士成骑着自行车和徐秀娟一起观察盐城保护区的飞禽走兽和草木水域,熟悉环境后,就开始将3枚鹤蛋孵化并繁育下来。
当时,还没有高压电和保温箱,他们就做了一个人工土炕,烧草升温。在徐秀娟建议下,工作人员用橡皮热水袋装开水,将鹤蛋放在医生出诊用的箱子里,并放两根温度计,由人24小时轮值观察。徐秀娟没日没夜地看护、照料,终于将这3枚鹤蛋成功孵化,这也创造了世界范围内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的先例。那3只小鹤被秀娟分别叫作龙龙、丹丹和莎莎。
可徐秀娟为寻找飞失的天鹅,不幸溺水牺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线上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吕士成痛心万分。吕士成说:“现在,保护区内丹顶鹤的孵化繁育还基本沿袭徐秀娟的方法,只是增加了一些精细化的措施。”
几十年来,吕士成一直和徐秀娟的亲人们保持着联系,和徐家三代人一道奋斗在丹顶鹤的保护事业上。
2019年6月5日,盐城保护区吕明光获评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
吕明光2017年任盐城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以来,作为管护工作的分管领导,他以身作则,坚守初心,肩扛使命,当好火车头。他带领管护人员到一线巡查、管护,跑遍了保护区沿线涉辖的6个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居。滩涂湿地,环境恶劣,他无怨无悔;海边空气潮湿,他痛风的老毛病经常犯。有时坐着轮椅、扶着拐杖,到了一线他才感到放心,却不说一点苦。在吕明光的带领下,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献计献策,使得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丹顶鹤等400多种鸟类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有效地推动了滩涂生态文明建设。
(三)鹤鸣声声向苍穹
随着冬天的脚步迈进,盐城保护区24.726万公顷的湿地上热闹起来。丹顶鹤,你这远方的使者,你从遥远的北疆飞来;我也来了,带上我的思念与你再次相遇。看那蓝蓝天空群鹤起舞,听那鹤鸣声声向天歌。
有只可爱的丹顶鹤是江苏和美国加州之间的友好使者。2023年10月28日,美国加州州长纽森夫妇到访盐城保护区时,为这只可爱的丹顶鹤取了个名字——“加利福尼亚”。
丹顶鹤主题馆又一次吸引了我。馆的外形为千纸鹤造型,展厅内有关于丹顶鹤科普知识的展览,该馆是我国目前等级最高、规模最大、唯一以世界珍禽丹顶鹤为主题建立的主题馆。据统计,盐城保护区内有各类动物185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就有27种,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等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超过80种。
我来到了丹顶鹤放飞中心,等待着下午放飞丹顶鹤的时刻。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体型优美,姿态娴雅,特别受人喜爱。丹顶鹤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也是天然舞蹈家。
丹顶鹤放飞开始了!随着工作人员一串优美的训鹤语言,一群丹顶鹤翩翩舞动,飞向天空。群鹤齐动,场面壮观。
悠然间,我顿生感悟:大自然最美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频的回响。湿地奇迹,是人与自然合作创作出来的。
当我快要返回时,夕阳西下,宛红宛红。灰鹤、天鹅、鸿雁,飞的、跑的、游的,我与你们难说再见。此刻,我眼一热,不由得凭添对生活的向往和无限眷恋。我挥手轻声道别:我会再来!
二、风情万千东方神鹿
(一)“鹿回头”
欣赏黄海湿地,必到大丰麋鹿保护区。在神话中,鹤与神鹿往往相伴相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典范。据介绍,2024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生麋鹿825头,麋鹿种群数量增长至8200余头,其中野生麋鹿种群3500余头。大丰麋鹿保护区多次举行麋鹿野放实验,实验的成功,结束了全球百年以来无完全野生麋鹿群的历史。
寻古悠悠,麋鹿的故事近乎神话。麋鹿是大型动物中唯一一个找不到祖先的物种。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民间俗称“四不像”。让人感伤的是,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逐渐减少。19世纪下半叶,随着当时国势衰微,麋鹿在自己的故土也累遭厄运。先是西方国家的外交官和传教士们争相向清王朝索取麋鹿,腐败的朝廷不得不允诺,于是少量麋鹿被送往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和柏林的动物园中。1894年清廷“南海子”皇家猎苑附近的永定河洪灾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洗劫,使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百万年的麋鹿,从此销声匿迹,走向灭绝。
然而,让人欣喜感慨的是,多年后,麋鹿回归家园。这个美丽的词叫“鹿回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39头麋鹿从英国漂洋过海,回归家园,来到大丰麋鹿保护区,从此,中国又有了野生麋鹿。“鹿回头”之美,给了我们惊艳一瞥。
(二)鹿王争霸赛
这群远古时期曾活跃于大丰的麋鹿,在周游世界濒临灭绝之际,回到了故乡,现在过上了安居无忧的幸福生活。每年夏天公鹿们的鹿王争霸赛之际,正是了解鹿群生活习性的最佳时机。
所谓鹿王争霸赛,每年只有一次,争霸时间在5月到6月,此时,所有成熟(一般4周岁以上)的雄性麋鹿都有资格参加争霸赛。比赛通过一轮一轮筛选淘汰,最后一轮角斗的获胜者就是“鹿王”。鹿王一般都是“健壮魁梧”者,体重250公斤左右,鹿角长近2米。一般雄麋鹿体重在200公斤左右。
争斗,在可爱的鹿群之中,是最重要的自然法则。而雄性麋鹿的婚配制度,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因为麋鹿种群的发展,选择的是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只有公麋鹿中的强者才能留下后代,弱者没有机会。
我们看到,麋鹿要往自己身上甩泥巴,头上还顶着一圈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鹿群里也有“颜值控”。锻炼之余,不少雄鹿在外形上动起脑筋,包装自己,有了独特的美颜举措。看!可有趣了。有的往头上顶草,有的往自己的身上涂泥巴。
在鹿的世界里,鹿角是外在权威的体现,为了显得更加威猛,它们在鹿角上挂草和树叶堆、充当“王冠”。这一招,还真发挥优势,起到吸引雌鹿、震慑对手的效果。它们赛前相互问候打招呼,获得王位后还会露出得意胜利的“笑容”。
30多年的接力保护,这里建立了3个“世界之最”:世界面积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和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为人类拯救濒危物种提供了成功范例。
(三)麋鹿守护人
200多年前的大丰,是大片的海边盐碱地,辛苦的原住民们以捕捞和煮盐为生。1919年,著名实业家张謇鼓励国人废灶兴垦,发动了50万人,花费20年时间开垦造田,一举打破了历代王朝关于盐场禁垦的规定。从此,盐城沧海变桑田。
16年前,这块土地没有名字,现在叫野鹿荡。16年间,6位老人来到这里,开荒拓土、涵养生机。一代又一代的人把荒滩变成了万千生命涌动的绿洲。
央视和报刊媒体记录了两位“守护人”与麋鹿的动人故事。
一位是原大丰市副市长杨国美,他用摄影镜头聚焦大丰麋鹿,一拍就是30多年。被誉为“中国麋鹿摄影”第一人。杨国美已有500多幅以麋鹿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74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展中获奖或展出。杨国美不仅在麋鹿摄影方面成绩突出,在宣传保护麋鹿、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也是成绩卓著的。
另一位是被人们称为中国“麋鹿之父”的丁玉华。1986年麋鹿回归大丰,丁玉华被选为保护区首位兽医技术员。他在保护区当年艰苦简陋的环境下,日夜观察,逐渐掌握了母鹿交配、产仔、难产、死胎等一系列繁殖数据,记下了20多万字的观察日记。30多年来,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为探究麋鹿生存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麋鹿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孙大明说:“保护麋鹿,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保护人类自身。”
盐城黄海湿地大丰野鹿荡,是中华暗夜星空的保护地,在40平方公里空间内,因为空气纯净没有光污染,是我国仰望星空的胜地之一。
三、如诗如画条子泥
(一)万千鸟儿中转站
申遗5年来,条子泥湿地积极开展候鸟栖息地保护探索,为迁飞通道沿线20多个国家打样示范,做出表率。在全球沿海区域潮间带栖息地退化和消失的大背景下,这里的候鸟种群数量不降反升,成为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条子泥这片湿地,虽然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但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栖息着难以计数的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软体类、贝壳类等生命。它们相生相伴相互依存,构成了完整的自然食物链,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中许多是国家重点保护且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分布有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鸟类200多种。野生动物是自然资源,也为全人类所有。
湿地是怎么形成的呢?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黄河、长江等一系列大河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在特殊的水文条件和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泥滩、沙滩、沼泽等生境。历史上,长江每年输送4亿吨的泥沙,黄河每年输送超过10亿吨泥沙,形成罕见地貌——辐射沙脊群。黄海湿地拥有全世界最特殊的海底沙脊群,被称为“海上迷宫”。
2021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份更新后的名录显示,盐城黄海湿地有19目53科415种鸟类分布,包括大量的珍稀物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
条子泥,是万千鸟儿无比重要的中转站和“国际机场”。
每年的8月上旬,秋迁候鸟的“先头部队”就会抵达条子泥湿地,此时湿地植被繁茂,万鸟翔集,野鹤云游。
它们是大滨鹬、小青脚鹬、黑腹滨鹬、斑尾塍鹬、环颈鸻、蒙古沙鸻、灰斑鸻等鸻鹬,以及黑脸琵鹭、鸥类候鸟等。数十万只,蔚为壮观。
(二)动物精灵的奇幻世界
这是什么“迷宫”?天空、海水、飞鸟,一望无际,无与伦比的美。我们站在潮间带风景区,透过望远镜望去,万千鸟儿在滩上悠然闲逛,或翩然飞行,或低飞觅食,飞鸟和天空对话的正在进行时。“潮涨一片汪洋,潮落一马平川”,这恰恰就是潮间带的独特景观。
潮间带湿地包罗万象。湿地科研人员在条子泥湿地发现的涉禽种类创下世界之最。100多种鱼虾蟹和丰富的底栖生物,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下,努力生长。如淤泥质蛤蜊、沙蚕、泥螺、弹涂鱼、小虾、螃蟹……在潮水的冲刷下,形成的一道道沟渠,既是鸟们的安乐窝,也是“潮汐森林”的轮廓,更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我不禁赞叹:潮间带上那一棵棵“潮汐树”,莫非是海陆间派来的特殊使者!
涨潮与退潮交替脉动,往复奔涌,形成了潮间带。这是一个宇宙与大地创造的奇迹。这是盐城黄海湿地的独有宝藏。这里候鸟翩跹,天海相接。
两年前,一次在盐城潮间带艺术村采风活动时,我巧遇智勇双全的摄影师孙华金。我早就听闻孙华金为了拍摄湿地鸟类曾陷入淤泥遭遇险情的感人故事。孙华金是《中国国家地理》、央视纪录频道特约摄影师。他热爱黄海湿地,每一次快门,都记录着湿地生命的故事;每一个镜头,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致敬。他拍摄的“潮汐森林”系列图片走向国际,数次在国际上获奖。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江苏沿岸近海的条子泥,是中国沿海一片独特的地貌景观,不仅具有作为候鸟栖息地的生物学价值,也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辐射状海洋地质学构造,有着突出的地质学价值。
(三)“鸟类保护达人”
在丹顶鹤保护区,我采访了赵永强。他是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鸟类研究专家、资深观鸟人。
1993年,他刚20岁,正值青春年华。他怀揣梦想,来到了盐城滩涂保护区工作。那会儿,保护区的鹤场,条件非常艰苦。没电没水,晚上用的是煤油灯,吃水都是从很远的小河里肩挑手提。
他与鹤心有灵犀。他认识盐城沿海的所有鸟类,知道它们的分布和行踪。1999年,一香港生态园老板想用高薪请他去香港发展,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热爱家乡的热土和我钟爱的丹顶鹤们。”
30多年来,赵永强从没离开过丹顶鹤。他奔走在滩涂芦苇之中,穿行于动物和百鸟之间,迎日出,送夕阳。他在滩涂奔走、调查、观鸟、拍摄、做研究、写论文,用工匠精神,诠释青春;以中国情怀,担当使命。他还说:“我要踏着徐秀娟烈士和老一辈保护区人们的脚印继续走下去,守望滩涂,一路向前!”
我好奇地问赵永强:“鸟儿为什么喜欢条子泥?”
他给我讲解:条子泥湿地,在涨潮时淹没,落潮时出露,潮滩贝类资源丰富,如泥螺、文蛤等;水边线附近虾类和小鱼丰富,是迁徙鸟类的重要食物。所以鸟儿都喜欢来条子泥。
与赵永强在一起的同事告诉我:赵永强一只鸟一看就是几小时,人称他为“鸟痴”。他一直密切关注全球极危物种——勺嘴鹬,这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鸟类。在申遗期间,赵永强带领国内外的申遗考察专家,走进黄海滩涂,寻觅珍稀鸟类。
我们走在条子泥湿地,一边观赏鸟儿飞翔,一边聆听赵永强给我介绍另一位“鸟类保护达人”——贾亦飞。
贾亦飞是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博士后。他与湿地、水鸟结缘于2009年冬天。
2014年,他参加了“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贾亦飞所在的研究中心在盐城东台市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基地。作为中心勺嘴鹬保护项目负责人,他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在此开展系统性的湿地和水鸟研究工作。
还有一位“鸟类保护达人”是李东明老师。李东明这位名气颇大的“60后”生态摄影师,也被大家称为“勺子王”“鸟博士”。他能通过鸟的动作、体型、羽毛等特点,快速辨认勺嘴鹬。
四、守护最美生态 深耕蓝海扬风帆
盐城,黄海之滨,千里海疆;朝阳破晓,云海翻腾;鹿鸣鹤舞,百鸟飞翔。
在阔步走向深蓝的征途上,盐城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有序探索与利用海洋资源。2021年9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点赞盐城——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文章以《条子泥湿地:自然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为题,向世界介绍盐城设立高潮位栖息地等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的成功做法。
2022年11月11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分会场湿地城市授牌仪式上,《湿地公约》秘书处向包括盐城在内的全球25个城市颁发了“国际湿地城市”证书。在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盐城再添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
2023年9月25日至27日,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江苏盐城召开。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独有两张“国际名片”的中国城市,再度汇集世界目光。
我把绿色的歌谣抒写:盐城黄海湿地,绿能澎湃,风帆正劲,这里是一个带你飞翔的地方;走进黄海湿地,就能在时空里与自然、生灵邂逅。这里,大海、陆地、江河相遇交融,所有生命生生不息,正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这是人类、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篇章。
(作者简介:应飞,退休教师,江苏省作协会员。)
栏目编辑:王魁诗
- 上一篇:南京崇正书院:跨越时空的文化回响
- 下一篇:世界地球日:一起来看江苏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