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湖”
——阳澄湖
阳澄湖,原名阳城湖,因湖旁有春秋时所建阳城而得名。历史上曾数易其名,直至20世纪50年代,始改称阳澄湖,并沿用至今。阳澄湖是太湖平原第三大淡水湖,位于苏州城东北5公里,跨苏州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市,湖区分为东、中、西三湖,水域面积117.43平方公里,55.81%的面积在相城区。抗日战争时期,阳澄湖地区的沺泾、消泾、湘城和陆巷,一度成为阳澄湖抗日游击区的中心,新四军和当地人民在这一地区与日伪军及反共顽固派多次浴血奋战,为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为抵御日军入侵,国民政府在上海外围苏州等地构筑碉堡。沿阳澄湖北岸、济民塘一线,向北延伸,每间隔1000—2000米建一座,共建有北前村东塘、外塘,湘城集镇东南部圩桩浜、圣堂头、陆家湾、包塘、南斜宅、吴家浜、南天门9座钢筋混凝土碉堡。每座碉堡长5米、宽4米、高3米,三面壁体厚约0.5米左右,面湖(河)壁体厚约1米左右,两侧上部各有瞭望孔,中间1米高处设机枪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吴家浜、圣堂头、陆家湾、包塘共4座碉堡先后拆除。2009年12 月,南天门等4座碉堡被列为区文物控保单位。南天门碉堡上,瞭望孔处青黑色的砖墙上依然留存着被战火焚烧的印迹。
“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
1937年11月20日,苏州沦陷。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派员到陆巷、湘城宣传抗日。1939年5月1日,在陈毅的直接指挥下,新四军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率部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对外宣称江抗二路)的番号从茅山地区向苏南东路地区挥师挺进。同时,成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焜任副总指挥。江抗东进,打开了苏常地区抗战的新局面。5月中旬,江抗副总指挥吴焜率江抗二路一部,向阳澄湖地区挺进,到达阳澄湖畔的吴县太平桥。江抗主力部队和中共江南特委领导的常熟民抗、新六梯团、苏北(苏州北部)抗日义勇军在阳澄湖畔胜利会师,标志着苏州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打击日、伪的同时,叶飞主动与驻地党组织及其所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取得联系,放手发动群众,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逐步建立起以阳澄湖上的集散地东塘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根据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1939年7月,“江抗”部队收编了阳澄湖地区地方武装胡肇汉部,编为“江抗”独立第一支队。9月,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在阳澄湖畔成立后设湘城区委、消陆区委,于消泾沈菊英家设办事处,沈菊英担任地下交通员。沈菊英除了热情接待一批批过往人员并负责食宿外,还外出传递情报。她家成为最可靠的交通联络站之一。10月,“江抗”奉命西撤后,胡肇汉正式叛变。陈毅指示留在阳澄湖地区养伤的江抗伤病员与地方党组织配合,坚持发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并在斗争中多用各种灰色名义与灵活战术。11月6日,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成立,夏光任司令。“新江抗”成立时,只有经江抗后方医院治愈,并活跃在阳澄湖抗日第一线的十几个伤病员组成。为消灭抗日力量,日、伪、顽多次围剿抗日武装,“新江抗”部队进行了坚决还击。这些伤病员在“江抗”西撤后的艰险环境中英勇顽强的精神和事迹,在1943年被写成一首题为《你是游击兵团》的歌曲,在新四军中广为传唱。以后,这支部队被称为“沙家浜部队”。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故事原型就是取自“新江抗”在阳澄湖畔浴血抗日的英勇战斗故事。
1940年2月6日,“新江抗”在司令员夏光和副司令杨浩庐的带领下,转移到阳澄湖畔的沺泾乡洋沟溇村。这里是一片芦荡泽国,“新江抗”准备在芦苇、湖荡密布的水乡村庄中隐蔽起来,翌日同村民们一起共度春节。2月8日(农历年初一)清晨,昆山县城及巴城日伪军70余人,由密探引领,日军小队长斋藤率领,乘了汽艇,在渔船伪装掩护下,乘着晨雾,偷袭“新江抗”驻地洋沟溇村。待哨兵发现,敌人已抢占湖滩,并以密集火力向村中攻击。“新江抗”在夏光、杨浩庐指挥下,奋起自卫反击。特务连率先抢占有利地形和屋顶制高点,进行还击。双方均凭村落逐屋争夺,战斗空前艰苦激烈。“江抗”其余连队,迅即分兵包抄。一连迅速迂回,插向村东头,封锁小木桥,以机枪侧击敌人。战斗从上午10时许开始,一直打到夜幕降临。日军小队长斋藤被击中,重伤致毙,敌人旋即仓皇撤退。洋沟溇战斗,共毙伤日伪军20余人。“新江抗”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一连指导员褚学潜、副连长曹德清等17人牺牲,副司令杨浩庐等10余人负伤。洋沟溇战斗是“新江抗”成立后的第一场硬仗,它粉碎了日军妄图消灭“新江抗”的阴谋。
“新江抗”在经受考验和锻炼中有了发展。至1940年4月,建有3个连队。1940年4月,“江抗”东路指挥部成立,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何克希任副司令。7月,地下交通员沈菊英去沺泾处送情报,不幸被反共顽固派武装胡肇汉抓住。胡肇汉未经审问,就以新四军情报员罪名杀害了沈菊英,她时年才38岁。那时,沈菊英19岁的独子陆义已经是“青抗会”的骨干分子,母亲被害的噩耗传来,他决心继承母亲的遗志,完成母亲的未竟事业。1941年初,陆义参加洋澄县“民抗”部队,转战于阳澄湖地区。
谭震林在1940年11月间所写的《东路一年》文章中,对夏光及初期的“新江抗”有很高的评价:“虽然它是个只有30多个愈员的队伍,然而它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有着火山般的战斗热情。在夏光同志的机警、灵活、正确的指挥下,在全体同志努力奋斗之下,在千万民众热烈的爱戴下,渡过了难关,克服了困难,在不断的进攻和还击中成长起来了。”
1940年12月13日,谭震林、何克希率“江抗”一、二支队进入阳澄湖畔东、西张家浜村,准备第二天袭击投顽反共的胡肇汉部,切除这个植根于阳澄湖畔的毒瘤,同时策应“江抗”淞沪游击纵队开辟淀山湖地区。但是,胡肇汉早已得到“江抗”进驻阳澄湖畔的信息,未等“江抗”行动,就暗中勾结日军。下午3时许,“江抗”侦察员发现从陆巷方向开过来3艘日军汽艇,正向“江抗”驻地靠拢。当时谭震林已去东唐市,负责指挥的何克希决定全力抗击日军的进攻。3艘汽艇载有80余名日军,配备重机枪、掷弹筒和小钢炮,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开阔地带,并迅速爬上附近的观音堂,居高临下,向“江抗”阵地射击。“江抗”以2个大队的兵力拦击坚守,掩护司政机关非战斗人员撤离。双方激战到天黑才撤离战斗。此役毙敌30余人,“江抗”有19人英勇牺牲。
张家浜战斗纪念碑
1941年2月7日,洋澄县政府成立。县长陈鹤发表《洋澄县政府成立宣言》,号召阳澄湖地区人民配合抗日军事力量,坚持抗战,击破亲日派、顽固派投降阴谋。
3月10日,日军从胡肇汉那里得到有关“江抗”一支队进入阳澄湖地区活动密报,便从太平桥、吴塔等据点出动250余人,分乘7艘木壳艇,袭击驻于湘城渡船头一带的“江抗”一支队。“江抗”依托村落民房进行还击,共毙敌40余人,一支队牺牲19人、伤8人。
4月1日,洋澄县县长陈鹤率领队伍在毛家浜集中上课时,突然遭到巴城日伪军偷袭。由于兵力相差悬殊,陈鹤带领部队边打边撤退至北前村曹家尖休整。傍晚,胡肇汉率领200余人武装包围曹家尖。陈鹤当即组织反击,因敌众我寡,在组织撤退时,陈鹤与地下交通员沈菊英之子陆义等13名干部、战士被捕。陆义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0岁。胡肇汉部用开膛破肚的残酷手段杀害了陈鹤。4月底,“江抗”获悉胡肇汉部队在湘城南端、太平北面交界村落驻宿。营长王明星、教导员周许铁即带领战士,连夜进袭,胡部几乎全军覆没。
从1940年2月至1941年3月,阳澄湖地区抗日军民与日伪军及胡肇汉部主要的战斗就有洋沟溇战斗、张家浜战斗、渡船头战斗、湘城毛湾角战斗、北前村曹家尖战斗以及于湘城南端、太平北面交界村落莲子港战斗。一次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磨炼抗日队伍,增强阳澄湖地区抗日军民夺取胜利的信心。沈菊英和陆义母子一家两代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母子英烈”的光辉事迹在阳澄湖畔一直传颂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21日,苏南行政公署公安局、苏州市公安局在上海爱尔近路成德里8号捕获曾任国民党江苏省第二行政区行政委员的胡肇汉。11月30日,胡肇汉被苏州地区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1986年,为纪念阳澄湖地区在抗日斗争中为国壮烈牺牲的干部、“江抗”战士和支前群众,吴县人民政府整修“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
1991年,中共吴县委员会、吴县人民政府于阳澄湖镇消泾村建造洋澄县政府纪念碑,于张家浜战斗发生地建立张家浜战斗纪念碑。洋澄县政府纪念碑花岗岩石质,高4.5米、基座长3.38米、宽1.5 米。碑顶雕有火炬,背面有碑文,碑座、碑平台占地70平方米。碑园占地972平方米。张家浜战斗纪念碑高3.24米、宽3.2米,碑座占地52平方米,碑座上雕有新四军战士石像,背面有碑文,碑园占地457平方米。为弘扬红色文化,提升红色基地基础设施,十图村(即张家浜所在的行政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张家浜战斗纪念碑进行修缮。
199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共吴县市委收集实物、图片等,筹建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利用抗战时期中共苏州县(工)委交通联络站暨“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沈菊英、陆义母子故居)改建而成,依照当时的游击根据地地下交通联络站原样摆设。总面积约124平方米。匾额题词由“新江抗”司令员夏光亲自题写。陈列馆展厅由“前言”“铁蹄躏水乡”“芦塘播火种”“阳澄烽火燃”“保卫根据地”“深切的怀念”六个部分构成。展出的116幅历史照片、42件资料、7幅图表、68件实物,真实反映了抗战期间阳澄湖地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汪伪汉奸及以胡肇汉为代表的反动顽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程。
1997年7月,“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相城区政府重修,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外开放。2009年12月,洋澄县政府纪念碑、张家浜战斗纪念碑被列为相城区文物控保单位。
- 上一篇:胥河的开凿者,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吗
- 下一篇:自古人艳说“三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