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圩”道来话春景 一湖碧水入画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省级水利遗产直溪建昌圩,一派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象。建昌圩地处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东北部,是常州地区第一大圩,四面环水,一洲浮起,圩内天荒湖由南、北、中3个相连小湖汇聚而成,碧波荡漾。
天荒湖碧波荡漾
据考证,建昌圩可以追溯到公元245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建昌圩圩内总面积9万亩,圩堤总长度35公里;圩内水域面积2.2万亩,农田面积4.8万亩。第一产业以种植稻麦及水产养殖为主,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建昌红香芋作为金坛名特优农产品,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圩区的多个村庄被评为江苏省水美村庄,处处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秀丽景观。
建昌圩自古以来人文活动就盛极一时,“人间孝子”董永的故里就在这里,辖内至今留存的望仙桥和老槐树诉说着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传奇;直溪巨龙、董永传说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足以彰显建昌圩璀璨的人文历史。
老槐树
望仙桥
这片氤氲的绿地以圩作墙、以水为障,在抗战时期掩护了人民军队,培植了深深的军民鱼水情。1938年,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发动和组织群众,动员各种力量投身抗日。由于地势低洼、河道纵横,建昌圩很快成为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基地,被冠以“小莫斯科”的称号。陈毅、粟裕、谭震林、曾山、陈丕显、江渭清、吴仲超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人在此领导抗日。陈毅元帅曾在此写下诗句:“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在此屯兵扩军,开办兵工厂、被服厂、疗养所、后方医院和学校等,目前拥有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湖滨抗日中学旧址、潘家墩兵工厂旧址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
建昌圩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圩文化之乡”称号,被常州市委统战部授予“同心文化”示范基地称号,建昌圩文化研究丛书获评“同心文化”重大成果。在江苏省水利厅公布的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中,建昌圩成功入选。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人民政府
- 上一篇:江阴人与一条鱼的千年恩怨|
- 下一篇:苏州姑苏:此处因花更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