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少年马蹄尘
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陵原名东陵,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时,宠姬宜妃逝去,葬于此,当地遂更名为“宜陵”。
宜陵古镇
古老的运盐河(通扬运河)穿镇而过,西接大运河,东达出海口。明永乐辰光,白塔河置闸蓄水,运盐河船只又可经白塔河入长江至江南各地。运盐河繁荣了古镇,滋养了百姓,可以说是宜陵的“母亲河”。
一方水土一方人,宜陵人敢为人先,1958年就办起了砖瓦厂、毛笔厂、养蜂厂。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更是风生水起。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搭什么台,唱什么戏?宜陵镇领导绞尽脑汁。“清明螺,赛肥鹅”,螺蛳,河汊沟渠里都有,随手可捞,是扬泰地区家常美食。“螺蛳壳里做道场”,就办“螺蛳节”。
邵伯龙虾有十多种吃法,宜陵螺蛳也可以有很多种吃法。家常红烧、麻辣算起步;配佐料,椒盐、蒜蓉、十三香;配食材,螺蛳狮子头、芦蒿螺蛳羹、蛋黄螺蛳、豆浆螺蛳、干锅螺蛳;再来个创新的,明前茶螺蛳、避风塘螺蛳、螺蛳冰激凌……中午、晚上吃饭时间,街巷口弥漫的都是螺蛳诱人的香味。宜陵人动脑筋、想办法,举办螺蛳烹饪大赛,开建尚任湖螺蛳养殖基地,设计“螺蛳宝宝”卡通形象。几多推广,几多辛苦。“宜陵螺蛳”成了扬州又一美食招牌、文化名片。制作行业标准,注册“宜陵螺蛳”“尚任湖螺蛳”等10大类150种商标,今年又喜添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宜陵螺蛳还入选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
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去年从扬州迁至宜陵,开设数控机床操作、机电技术应用、中餐烹饪等接地气专业,对贫困生实施职教精准扶贫,“一进校园学动手,一出校门能顶岗”,扶贫、扶智、扶志,还能拉动地方三产,宜陵人有眼光。东原大道旁,工业园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机械电子、新能源开发产业集聚,干道亮化,电力专供,“四通一平”,配套设施齐全。开放的思想,包容的心襟,吸引了省内外数十家规上企业,形成数十亿产业规模。
东原书场
“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扬州评话一代宗师王少堂祖籍宜陵,七岁随父学艺,九岁登台演出。宜陵镇不仅有王少堂纪念馆,还创办了“少堂评话班”,请评话传人上课带徒,口传心授。此外,宜陵镇还有东原书场、国学班、少儿扬剧班,让孩子从小接触乡土文化,长大后走得再远,也忘不了家乡。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人民政府
- 上一篇:金陵的书卷气与市井气
- 下一篇:人人都说江南好,最好莫过“江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