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岁月里的那些吆喝声

2022-10-31    仲启新

深秋,一个周日的午后,我正在阳台上看书。“磨剪子嘞,戗菜刀”,几声回味悠长的吆喝声从外面传来。

随后又传来几次,从我听到的吆喝声音量估计,这人一直没走远。从传来声音的方向上辨别,应该是在我们小区的南门方向。心中一动,我放下书本,起身走到厨房,带上菜刀就换鞋出门。走到小区门口,果然看到有几位市民围着看热闹。我一看,也是眼前一亮,磨刀师傅年轻,发型时尚,坐在转椅上,干净整洁的电动三轮车上摆放着一张大理石桌面的工作台,上面放了一台小巧的喷水磨刀机,机器声音如蚊子叫。随着电机匀速转动,一台小水泵往环形的皮带上喷水,师傅将菜刀斜放在皮带上,随着皮带的转动,几分钟工夫,菜刀的刀口已经被磨得锃亮锋利。

我打趣道:“小师傅,你和这吆喝声不太搭啊,吆喝声那么醇厚,可你这年龄和这些行头都是超现代的。”小师傅听了,笑着说:“您这问题,我每天回答很多次。这吆喝声是我家里老人招揽生意时的声音,我录下来当作广告的,他磨刀一辈子,现在人老了,磨不动了。我呢,也喜欢老手艺,但是老手艺效率低,我如果仅靠手工磨刀,养不活自己。于是,我就想着如何在传统上进行改良,提高效率,这样,既能让老手艺发扬光大,也能让新时代的手艺人活下去。”

年轻师傅颇有见地的话语让我的心又是一动,是啊,许多传统的行当、手艺,随着社会发展,渐渐失去市场,被替代或被淘汰。就如这磨刀、磨剪子的手艺,现代生活依然需要,但仅仅靠原来的手工磨刀,一天磨不了几把,磨一把刀三五块钱,养活不了自己。但是改进工艺后,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手艺养人”就不在话下了。

我的童年印象中,手艺人进村,各有各的吆喝声。收废品的来村上,他们会很有内涵地吆喝:“废铜废铁牙膏皮,换糖吃嘞。”其实就是收垃圾废品的,可师傅一进村,我们孩子听声就跟着追,各人手里都拿几双破鞋、一团塑料纸、几枚锈铁条,那可是我们平时辛苦收集的。

“扑棱棱……梆梆梆”“扑棱棱……梆梆梆”,一阵拨浪鼓或木梆子声传来,然后就是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声,“破烂绳头拿来换钢针火柴”“大针洋线桃木梳,换锅碗瓢盆嘞”,这吆喝声是非常吸引家庭妇女的。“旧书本,废酒瓶,换哨子喽”,这吆喝声是馋我们小孩子的。

这一声声嘹亮而悠长的吆喝声,像一股清凉的风,吹醒了乡村的四季,也温暖了我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