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扬州园林茶肆

2022-11-09    周爱东

在园林茶肆品茶是茶客的向往,因为更能体会茶中的清雅清幽。这样的环境在清代扬州极为常见。

瘦西湖虹桥东岸曾有一个江园,乾隆很喜欢这里,改其名为“净香园”,园中诸多建筑也是乾隆赐的名字,但人们似乎更喜欢它原来的名字。园中有一茶肆,称“江园水亭”,是园丁所开。茶肆名“水亭”,似乎是一语双关,一则茶肆乃卖水的地方,二则这间茶肆正是一临水的建筑,水中还养着很多白鹅。江园可能是扬州巨商江春所建,后来江春败落,江园也随之败落。作为一处皇帝巡幸过的花园,应该是相当精美的,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出入的。那么,这“江园水亭”的茶客们也应该是当时扬州的富商、官员以及出入他们府堂的文人了。

“亢家花园”茶肆是一个典型的王谢堂变百姓家的地方。这里本是一处盐商的私家花园,后来变成了茶肆,改名为“合欣园”。开茶肆的是林姓母女,她们的茶肆里做的酥儿烧饼也很有名,但茶客们并不全是冲着烧饼去的。据《扬州画舫录》说,那个姓林的女儿长得很漂亮,说话很温柔,因此才有很多人过去喝茶吃烧饼的,而林氏母女也因此而致富。“合欣园”的环境相当不错,门内厅上悬了一块“秋阴书屋”的匾,透着书卷气,其他的建筑或临水,或依城,给人舒适安逸的享受。“合欣园”茶肆开的时间不长,林老太太就死了,她的女儿一个人撑不下去,于是歇业离去。扬州最有风情的茶肆消失了,合欣园则成了一家客寓。

摄影:王志强

摄影:王志强

“西园曲水”原来也是一家茶肆,后来经过张氏、黄氏、汪氏多番营造,才成为一处园林。这里之所以被他们看中造园,原来的自然景观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至今这里还是扬州一处著名的园子,园中多盆栽。

由于扬州人喜欢弄些花鸟虫鱼,所以好多花圃也兼营茶肆。在史公祠附近有一处柳林,为朱标的别墅。朱标擅长养鱼种花,所以这个别墅实际上是他的一个花圃。别墅门前栽着好多柳树,围以低矮的土墙。院中许多盆栽放在红漆木架上,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柳树下放着好多瓦缸,养着好多鱼,有文鱼、蛋鱼、睡鱼、蝴蝶鱼、水晶鱼等。朱标的生意非常好,城里大户人家的花木多出自他手。除了养鱼种花,园中还有十几间屋子,朱标拿来开了一间茶肆,并挂上帘子,上书“柳林茶社”。来喝茶的人当然以买花人为多,也有不少文人喜欢来这里喝茶赏花,名士田雁门为茶肆题了一首诗:“闲步秋林倚瘦筇,碧阑干外柳阴重。赖君乳穴烹仙掌,饱听邻僧饭后钟。”瘦西湖北面的傍花村也是花圃比较集中的地方,南邻北垞,园种户植,以菊花闻名,每至花时,游人多来此品水斗茶。

买卖街路北的高庄茶屋本是一处无名的园子,后被扬州人高霜珩买下来经营茶肆,周围人才以“高庄”呼之。这个小园子建得非常随意,以矮墙竹栅为界,园内高下参差,一株柳树下建了一间屋子,屋子三面开窗,园中多古树,盛夏时节浓荫蔽日,西门开在梅花中。此园的日光也有特点,冬天阳光明媚,夏季时日光被附近的城墙遮挡,直到黄昏时才有一抹斜阳。高庄茶屋不仅是风景好,位置也好,其北墙就是买卖街的一号公馆,平时进出的多是仕宦商贾,消费能力是不用怀疑的。

摄影:倪萍

摄影:倪萍

茶风盛,茶具必然也十分讲究,而这些讲究的茶具有相当一部分在扬州本地就可以买到。天宁寺旁有一建筑群叫“十三房”,原是为皇帝南巡准备的,后来这里开了一家茶具店“香雪居”,所卖的都是来自宜兴的紫砂壶。紫砂壶是明代中后期开始兴起的,从名匠供春、时大彬开始,紫砂壶的名家作品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与商彝周鼎等价,因此成为人们品茶时最为推崇的茶具。1965年,在江都丁沟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把红泥紫砂六方壶,壶底有“大彬”二字,应是时大彬手制的紫砂壶,此壶见证了当时扬州的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