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老北门今昔

2023-04-21    俞林

“扬州城呀十二门,四水关来六吊桥……”民国时期江苏扬州流行的这支儿歌,是扬州昔日风采的写照。扬州城十二门,每一座城楼上都有一段历史传奇,每一座城门外都有一道别样的风景。位于扬州古城正北面的北门,就是一座故事丰满的城门。

史盼盼 张文玲 摄(资料图片)

史盼盼 张文玲 摄(资料图片)

北门,因城门遥对淮河,曾以“镇淮”命名,曰:镇淮门。北门外的城墙脚下,是一条千年流淌风光旖旎的北城河,一座木质吊桥连接南北,这便是镇淮桥。明代,镇淮门因位于扬州旧城之北,故又更名“北门”,镇淮桥随之更名为北门桥。

北门桥始建于南宋初期的1194年,初为木吊桥,明清时期建石台木面桥,196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1994年,为配合友好会馆建设,北门桥再次拓宽翻建。

北门桥北端,就是扬州人俗称老北门的北门外大街。北门外大街南连北门桥,北接凤凰桥,全长500多米,是扬州旧城通往城北乡村的一条主要干道。明清时期,老北门依托城北交通要道和玉带河、北城河水上旅游黄金地段优势,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扬州城北郊一个繁忙的商业闹市,还是扬州城北非常热闹的驴市和独轮车站台。市民们常常在这里叫上一头毛驴或者一辆独轮车,前往四乡八镇探亲访友。春天来临,出城游玩、踏青的时尚男女,更喜欢在老北门叫上一头小毛驴,然后慢悠悠地去游览瘦西湖、平山堂,尽情享受扬州三月的明媚春光。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在《浣溪沙·红桥》中描写的扬州北门桥下北城河两岸风景。受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南巡推动,北城河两岸建设了许多楼台亭阁和观光景点,可谓两步一桥,三步一景,普通市民也喜欢到此游览。

北门桥下的护城河上,作为水上黄金游览线,出现了许多茶馆,比如冶春、香影廊、绿杨邨等,都是沿河而设的知名茶楼。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扬州的夏日》中写道: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的人若高兴,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谈着……好一派“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闲情意境。

今天,北门桥依然是扬州老北门的一道风景,它凝聚着千年古城厚重的历史,飘散着扬州历代文人的墨香,更蕴含着一代老扬州的乡愁。从历史深处流淌出来的北城河,勾起扬州人无数的回忆,成为我们探寻古城风貌和历史记忆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