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羁旅客愁里的镇江

2023-07-24    彭义 吕超

在古代,出仕意味着将人生投入未来难测的官场,有被时世政治碾压裹挟之险。

仕途多舛的诗人们在调任与贬谪中奔波,每当羁旅停泊于镇江的渡口,面对滚滚江水,回想人生,客旅他乡的愁绪涌上心头,为抒发胸臆,便挥笔写下诗句聊作慰藉。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渡就是如今的西津渡,途经镇江的羁旅之人,在旅舍小山楼过夜。仕宦失意、独行孤旅,羁旅思乡之愁令人辗转难眠。小山楼外,潮落江平,月亮西沉,月华横江。透过楼窗往对岸望去,瓜洲渡口有三三两两的灯火隐约跳动。江、月、灯火等景连成一幅夜晚渡口画面,以一“愁”字贯穿,诗旨明确,韵味悠长,在宁静的意境中传达出愁绪。时光流逝、沧海桑田,西津渡已历经千年。待渡亭、昭关石塔、观音洞、玉码头等古迹保存至今,博物馆、民俗馆、美术馆、锅盖面品鉴馆也与景区融为一体,被称为“中国古渡博物馆”。来西津渡不仅可以游古街、逛文博,还可以尝美食、住民宿,是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之一。

西津渡 刘薇 摄

西津渡 刘薇 摄

除了留宿的旅人,途经渡口的客船也载着各自的心绪。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其一)

唐·刘禹锡

几岁悲南国,今朝赋北征。

归心渡江勇,病体得秋轻。

海阔石门小,城高粉堞明。

金山旧游寺,过岸听钟声。

唐大和八年(834年)秋,刘禹锡由苏州刺史移任汝州刺史,途经润州,并渡江前往扬子津。他看着秋日的江水景色,不禁回忆起过去。多年乡愁,如今终于人在旅途,英勇无畏地渡过这汹涌的江水。因为思乡心切,患病的身体在这个秋天也变得轻松起来。水面广阔,海门山愈发显得渺小,而镇江城高高的白色城墙却显得更加清晰。行船经过金山寺,想起昔日曾在这里游玩,岸边的寺内传来阵阵钟声,诗人在船上静静倾听。镇江的景色因为越来越近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马爱华 摄

马爱华 摄

除了乡愁,旅客来到历史悠久的镇江,暂作停留,立于北固山的临江亭,览山下江山,怀古伤今,留下诗句。

临江亭五咏(其一)

唐·储光羲

晋家南作帝,京镇北为关。

江水中分地,城楼下带山。

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

落日空亭上,愁看龙尾湾。

晋元帝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东晋政权,以京口作为防卫北边的关隘。立于临江亭看大江横流,地分南北,高耸城楼之下还有山峦重叠。建都金陵、割据江南的时代早已过去,六朝皇帝也已经不复存在,但落日的余晖与江山美景未曾变化。

无数诗人厌倦了古代官场的诡谲无常,向往田园隐居的平淡生活。他们哀叹,同时也找寻着积极前进的方向,即使为了能平安地隐退也要坚持着继续踏上旅程。镇江见证着他们的哀愁与失意过后重新振作起来的奋斗,将他们的精神通过诗词永远地流传下来。

作者单位:镇江市图书馆 镇江市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