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大运河边桑蚕丝织文化故事
创建于1926年的西漳蚕种场,是江苏省内历史最悠久的蚕种场之一,见证了江浙一带蚕桑业从传统家庭养蚕、作坊养蚕走上工业化的历程,奠定了无锡作为“丝码头”的历史地位。蚕桑场保留了蚕室、水塔、三葫芦亭、朝阳桥等原有遗存的民国建筑群,以翔实的史料展示蚕桑文化的古韵和肌理,向公众介绍“丝绸之路”之源,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蚕种培育技术和蚕桑业发展史的实物依据。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加大对西漳蚕种场的保护开发和活化利用,采用老物件展陈、生产场景复原、工艺流程保存、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展示江南桑蚕文化。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环境,比如采摘桑叶、品尝桑葚、喂养蚕宝宝、体验手作,让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桑蚕文化。开发周边文创产品,用蚕茧制作出鲜花、熊猫、挂件等工艺品,尝试研发、生产蚕丝护肤品、桑叶茶等生活用品,一些市民喜闻乐见的桑蚕文创主题产品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树立桑蚕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打造惠山区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其中与天一第三实验小学共建德育品牌,将桑蚕文化融入教学,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个暑假,西漳蚕种场又吸引了近千名游学少年前来打卡。一颗颗蚕茧是如何变成一缕缕蚕丝的?蚕丝被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在蚕宝宝养殖体验馆,一切都有了答案。孩子们体验手摇缫丝机,解密蚕茧变成蚕丝的神奇过程。
“桑柘绿阴肥,千村翳夕霏。机声交轧轧,灯火竞辉辉。”这是江南水乡绵延数千年栽桑养蚕丝织历史的真实写照。西漳蚕种场带领青少年实地感受大运河边悠久的丝织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