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刘天华与香山名胜“听松吟”

2023-09-27    冯春法

张家港市的香山南坡上曾有一个著名的自然景观,名叫“听松吟”,位于香山寺下南桃花涧东侧的山岗上。明、清时期,一些士大夫喜欢去那里游玩,因为那里长着密密的树木,满岗满坡多是高高挺立的松树,间有樟树、槐树等,林深似海,境地清幽。山风劲吹,松涛汹涌,犹似大海怒啸,铁骑突出;清风徐来,飒飒作响,犹似细浪拍击沙滩,浅唱低吟。文人雅士们在那里优哉游哉,观松,听涛,吟诗作画,看蓝天碧云,听鸟儿欢鸣,放松心情,淘洗胸臆,确是一种美的享受。

听松吟胜景,早在明代天顺年间就已存在。明英宗时,时任兵部尚书的江阴绮山人徐晞,在游览香山听松吟后写过一首题为《松壑涛声》的诗:“倚壑苍虬遍,风来作怒涛。幽人清不寐,遗响在林皋。”(见顾季慈《江上诗钞》)这首诗告诉人们,听松吟在山沟之旁,即香山南桃花涧之东侧,山坡上大多是苍老、拳曲的松树。正是因为有了桃花涧,沟深谷巨,才能形成巨大的风口,故风吹树动,就发出大海怒涛般的声响。清光绪年间,香山东麓七房庄举人吴达璋亦曾去听松吟游玩,后写下一首题为《听松吟》的古风:“闻道听松吟,香山后八景。耸立深岁月,翠色老乾坤。讴以不弃材,宜同栋梁存。风动吟诗声,挺拔满山春。”〔见《延陵吴氏宗谱(让德堂)》卷23 艺文外集〕从这首诗中可知,清代时香山有“前八景”和“后八景”,而听松吟是香山“后八景”中的一景。听松吟的松树,高高地耸立着,已经年深日久,苍翠的颜色和天地一样古老。山风吹动满山挺拔、青翠的松树,好似诗人在吟诵诗歌一样。清末重臣、两代帝师翁同龢曾偕同太仓人王实宾等好友来香山游览,见听松吟一片苍翠,随即吟出“层林深处碧翠染,风涛声中听松吟”的佳句,而王实宾面对佳景也难抑胸中激情:“远看松林,云雾不散;近观松树,叠伞覆盖。”

8b6df219-9522-437a-9d55-c012816b6275.jpg

刘天华(左二)全家与岳父殷可久合影(冯春法 提供)

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界的一代宗师刘天华与香山听松吟有不解之缘。据《暨阳刘氏宗谱(五忠堂)》载,刘天华父亲刘宝珊出生于香山东麓的殷家埭,5岁时过继给刘宝珊父亲刘康洲的族兄刘汉做嗣子,而刘天华母亲蒋氏(其父蒋坤赐)出生于香山东麓的西塘坊圩,刘天华妻子殷尚真是香山东麓、北距殷家埭仅一箭之遥的三甲里街上人,是清末秀才殷可久的女儿。1915年,刘天华在江阴城内西横街家中养病期间,曾经到三甲里探望殷可久和未婚妻殷尚真。刘天华常常去三甲里东面距殷可久家约1里远的柏林庵,向庵中和尚学习二胡技艺,后在三甲里创办国乐演奏社,为家乡悉心培养音乐人才。著名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病中吟》的旋律,可能就是刘天华在1915年养病期间酝酿构思而成的。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刘天华的胞弟刘北茂所著回忆录里对此有所记述。

刘北茂在《刘天华音乐生涯:胞弟的回忆》一书中曾提到:“江阴城外环绕着一片群山,有三十多座。其中有一座香山,坐落在北门外离城东北二十余里处,风光旖旎,群鸟争鸣,此起彼伏,我大哥二哥年轻时都常到此游览。大哥半农曾写下了《游香山纪事诗》,他的诗歌集《扬鞭集》即由此得名;而二哥天华的二胡名曲《空山鸟语》的产生,就可能是在游览家乡名山中获得的灵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文化专家、《澳门日报》专栏作家、祖籍香山东麓殷家埭的殷立民,在他写的《香山鸟语》一文中说:“刘天华年轻时当然常到香山。刘天华的岳父殷可久是笔者的太祖父,抗日战争前后,笔者住在香山脚下多年,有时住在殷家埭,有时住在三甲里小镇,与太祖父殷可久同床而眠。那时刘天华已经去世十年,有一次午饭时谈到刘天华,我的祖父说:‘天华到此探望岳父,就在这间屋子里拉奏了《空山鸟语》,他用二胡演奏出了鸟叫的声音,大家都很兴奋,要他再演奏。天华也很开心,就掐断了一根弦线,独根弦线演奏乐曲,还在胡琴上模仿人声,模仿唱戏。’”刘北茂和殷立民的回忆应该是可靠的,说明刘天华在去世10年前即1922年前后,又一次到三甲里探望岳父,在岳父家拉奏过《空山鸟语》。

几十年来,《空山鸟语》一直是二胡学习者、演奏者努力攀登的高峰。因为《空山鸟语》的技巧特点,也正是它的演奏难点所在。它音域宽,最高音达到外弦第五把位的顶端(一般认为,这是二胡高音区的极限);它速度快,快速滑音,快速换把,而且很多处是不间断地进行的;它模拟鸟鸣,不是简单模仿某种特定的鸟类,不是自然界鸟声的记录,而是音乐化、艺术化的“鸟语”,似鸟非鸟,却又必须具有鸟叫的特殊音色和频率特征。如今,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等许多曲目,已经成为世界名曲。

其实,刘天华是一有时间就去三甲里探望他岳父的,刘天华因为妻子是三甲里人,他的亲祖父刘康洲是香山东麓殷家埭人,他的舅舅家也在香山东麓的西塘坊圩,因此,他对三甲里特别有感情。1918年,刘天华又回到三甲里省亲小住,常常一个人去香山听松涛、鸟鸣,在南麓观光游览。他非常喜欢听松吟这个清静世界,喜欢听松涛吟唱、百鸟争鸣。有风时去听,无风时也去听。在他的心里,松涛的吟唱和百鸟欢鸣,纯系天籁之音。他完全陶醉在这个天然的巨大的音乐场中,尘世的烦恼被抛到了汪洋大海里。那极富诗意的松吟,忽高忽低,忽快忽慢;时而如江潮奔流,时而如细浪拍岸;有时突然呼啸,有时戛然而止。而松林里夹有香樟、朴树、槐树,无风或微风时一鸟嘤啼,百鸟和鸣,那鸟声四起的喧闹情景,使他的心情分外欢愉。正是这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使刘天华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和启迪,从而激活了他的音乐细胞,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遂创作出《空山鸟语》这首不朽二胡名曲。

720334e5-c26f-4d96-9702-ff35621dff0d.jpg

香山名胜“听松吟”(张建良 摄)

经典名曲《空山鸟语》初稿写于1918年,10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此曲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百鸟争鸣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令人惋惜的是,听松吟这片“翠色老乾坤”的松林,在日军侵华时竟被日本侵略者砍伐殆尽,直到1949年后,当地人民政府号召并组织群众绿化荒山,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香山才渐渐变得翠绿起来,如今已是满目青山,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远处立望,蔚然深秀,绿意蓊郁。如果是晴好天气,走进那天然大氧吧—香山南坡听松吟,光是闻闻那松林的清香,就让人心醉了,更何况还有那曾经使刘天华陶醉过的悦耳的松涛和鸟鸣?

民族音乐巨子刘天华虽然离开人世已经90余年了,但他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品性将永远激励家乡的人们在人生之路上且行且省,珍惜身边的美好风景。

(作者简介:冯春法,张家港市南沙中学退休高级教师,张家港市首批中学语文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