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棹歌声声唱勺湖

2023-11-22    朱天羽

棹,船之桨也。顾名思义,棹歌就是行船时所唱之歌。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创作,棹歌从民间歌谣演变成文人诗歌创作的一种手法,题材以生产劳动、民间风俗、男女之情为主,有“可补方志所未备者”的文献价值。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棹歌是清代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此作一出,和者甚多,受其影响,运用民歌创作手法的“棹歌体诗歌”大量出现。淮安近代文人毛乃庸的《勺湖志》中就有多首棹歌,内容以勺湖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淮安的风土人情为主。这些棹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自成风格,是研究清代至民国时期淮安诗歌、勺湖历史的重要文献。

《勺湖志》

《勺湖志》

勺湖,位于淮安西北角、古运河畔,因其水面弯曲如勺而得名。“半村半郭”的地理位置和“去来荻港丛中,浑忘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得勺湖成为文人雅士避尘嚣、寄情怀的好去处,更被佛道两教视为建立清净之所的佳地。在其周围先后设立的庵观寺院有法华禅院、文通寺、龙兴寺、千佛寺、老君殿等。清朝漕运总督蔡士英在湖中筑地数亩,建大悲阁于其上,联以板桥,俗名蜈蚣桥。后人在此建立蔡公祠。凡此种种,无不成为历代文人棹歌创作的不竭源泉。“大悲阁在水当中,碧瓦参差烟树重。一自湖心桥断后,六时人寂不闻钟。”“文通寺里午晴天,钟鼓无声塔影圆。芳草如茵柳如幕,一双花鸭稳春眠。”“老君殿前新涨平,蔡公祠畔晚霞生。推窗看洗临流马,碧树无情蝉乱鸣。”这些历史古迹很自然地就会流露在诗人的笔端。

勺湖风光

勺湖风光

歌咏风光物产自然是勺湖棹歌一个蔚为大宗的主题。春日勺湖烟雨濛濛:“东风吹醒绿杨枝,好是横塘雨霁时。万绿濛濛湖上路,家家放鸭过西池。”夏天的勺湖鸟语花香:“垂柳疏疏菡萏肥,镜中一舸去如飞。怕教惊起双鸂鶒,鬓影衣香缓缓归。”菡萏即荷花。鸂鶒是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秋季勺湖色彩斑斓:“湖上清波绉绿痕,数家临水自成村。蓼红苇白随堤转,一路秋花开到门。”冬日勺湖渔民晒网编阑:“流水柴门夕照寒,一家生计老渔竿。树头高挂拏鱼网,门外低编斗鸭阑。”

勺湖风光

勺湖风光

据《勺湖志》记载,“旧时勺湖遍栽蒲苇菱芡,尤以荷藕为盛。业此者四五家,各守其界,世其产。”世代以种藕栽菱为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种藕栽菱不纳租”,难怪时人在棹歌中感慨:“拟筑湖头屋数椽,柴门长系钓鱼船。栽菱种藕无租税,不买城南负郭田。”有人甚至许愿:“但买湖田三百亩,年年秋种折腰菱。”

勺湖风光

勺湖风光

勺湖棹歌所吟咏的物产有藕、菱、蒲、荇菜、菰(即茭白)、鱼、虾、蟹、鸭等。“菰蒲新绿满春湖,小艇长桥入画图。”“生涯岁岁种菰蒲,万寿桥边旧有庐。”多首棹歌所吟咏的蒲在淮安可称一宝,蒲的根茎可以入菜,便是淮安蒲菜。它洁白如羊脂玉箫,清脆鲜嫩。有棹歌唱道:“鲿鱼味夺桃花鳜,蒲菜香过玉版禅。”玉版禅是一个典故,后以“玉版禅”借代笋名。诗句是说黄颡鱼的滋味超过春水初涨时的鳜鱼,蒲菜的清香赛过竹笋。蒲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蒲编也是渔民的副业之一。棹歌云:“好是晚风斜日后,女郎纤手织春蒲。”“十五渔娃最娇小,水蒲劈破织烟蓑。”

节庆风俗也是棹歌里的重要题材。“曾卜油花三月三,勺湖胜事继江潭。”诗中的油花卜是一种古代民俗,农历三月三是我国传统的上巳节,这一天以油点水占卜。五代时张泌在《妆楼记·油花卜》中记载:“池阳上巳日,妇女以齐花点油,祝而洒之水中,若成龙凤花卉之状,则吉,谓之油花卜。”“月明城市棹舟看,节近中元遍筑坛。灯火连宵喧梵呗,龙兴寺外会盂兰。”这首诗写的是中元节前夕的景象。中元节,民间俗称为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水涌龙舟鼓碎敲,锦标百尺插舟稍。游人欲买倾城笑,不惜明珠水上抛。”此首诗描绘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淮安百姓赛龙舟的沸腾场景,声色俱足,情调欢愉。

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

至于男女恋情之作,勺湖棹歌吐属风趣,坦白深挚。“不种柔桑不种茶,藕香十里便为家。飘飘郎作风前絮,缓缓侬歌陌上花。”“郎折芙蕖妾采莲,采莲好趁晚风天。妾摇柔橹郎歌曲,柳上莺啼助管弦。”第一首始则描写勺湖藕香十里的幽谧景致,继则以隐喻的方式写出一对情侣棹舟一叶穿行于碧波之上的情态,形象传神,颇耐咀味。第二首则白描了一对情侣采莲并互对情歌的动人情景,欢快而热烈,颇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作者单位:淮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