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兼顾水、陆的淮安驿递

2024-01-09    周登超 傅停停

现在的年轻人对快递再熟悉不过了,而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过去寄信寄东西都要到邮局。在年代更久远的古代,也有一套传递信函和物品的系统——驿站和递运所,合称驿递。作为运河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淮安的驿递部门自然也很重要。如今,虽然这些驿站、递运所已经不复存在,但关于它们的档案史料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与现在的快递公司不同,古时候的驿递部门是专门为国家服务的,即使是当朝大员也不能随便动用。明清两代政府规定,驿递的任务是“专在递送使客、飞报军务、转运军需等物”。具体来说,驿站平常要负责传送朝廷发往各地的诏令和地方呈给中央的报告奏章。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需“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在路上长途奔波的信差们,吃住花用全部由各地的驿站负责。因此,驿站还扮演着政府招待所的角色,有时要接待过往的官员、使者等等。至于输送地方献给皇帝的贡品、转运军需物资,那就是递运所干的事了。驿站和递运所工作性质相近,一般都设在同一个地方,统称驿递。

《淮安府志》中位于河西的“淮阴驿”图

《淮安府志》中位于河西的“淮阴驿”图

明代淮安府的驿站主要有7个,在山阳县的叫淮阴驿,清河县的叫清口驿,桃源县的叫桃源驿、古城驿,宿迁县的叫钟吾驿,邳州的叫直河驿、下邳驿。此外还曾有些驿站,后来陆续被撤销,改为巡检司了。《明会典》记载,明代在河下也曾设过驿站,叫满铺驿,但何时撤销无明确记载。

明代时,淮阴驿不仅是山阳县的驿站,也是淮安府的驿站,属于“府属官”。那为什么淮阴驿不叫“山阳驿”或是“淮安驿”呢?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秦汉时,山阳本是淮阴县属地,唐代又一度称为淮阴郡。到了元明清时,淮阴县的名称没有了,其地合并在山阳县境内,所以明清两代,淮阴成了淮安府和山阳县的别称,例如设在山阳城内的书院叫作淮阴书院,山阳人也常常自称“淮阴某某”。设在山阳的驿站叫淮阴驿,也是同一种习惯叫法。设在山阳的递运所叫什么名字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与淮阴驿同属兵部车驾司管理,业务相近,位置也相邻。

光绪年间由淮阴驿发出的山阳县公文封套 

光绪年间由淮阴驿发出的山阳县公文封套 

按照人们的通常理解,驿站的驿卒是骑马送公文的,其实那种叫马驿,又叫陆驿,另外还有一种叫水驿。本来淮阴驿既有水驿馆也有马驿馆,而且都在一处。迁回原址后,因为有了两处地方,水驿和马驿就有了分工,形成了“一驿两馆”的局面:河西为陆驿馆,河东为水驿馆。据淮安地方志记载,河西陆驿馆有正厅5间、后厅5间、穿堂13间、厨房3间、库房3间、厢房14间、马房14间、神祠3间、门屋3间、门楼1间、驿丞廨舍(官署即办公室)1所。

淮阴驿“接待”过的地位最高的人是康熙皇帝。康熙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漕运,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曾六次“南巡”,而且每次“南巡”时都经过淮安。第五次“南巡”经过淮安时,他来回都住了下来。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初九,康熙前往王家营视察完河工后,乘龙船前往淮安府城,在西门皇华亭处停了下来。当时的漕运总督桑格在岸上叩请圣驾进城,康熙准奏上岸。皇帝当然不能住在驿馆里,进城后便把漕运总督署当成了临时行宫。闰四月初八,康熙帝返程时又路过淮安,桑格在运河沿岸搭戏台迎接,老百姓进献万民宴,但康熙只收了一盘王瓜。史载“御舟抵西门皇华亭,漕院跪请进城”,皇帝再次住进漕院衙署行宫。

淮阴驿还接待过外国友人。明洪武年间,朝鲜一个使团出使明朝。使臣权近回国后,将在中国的经过写成一本书,叫《奉使录》。因当时京城在南京,权近由东北入境,沿运河南下。两次路过淮安时都住在淮阴驿,先后写了两首诗《发淮阴驿》和《淮阴驿阻风雨诗》。此外,当时的朝鲜人崔溥写过一本《漂海录》,日本和尚策彦写过《入明记》,都提到了淮阴驿。

明清两代,由于漕运的兴盛,淮阴驿几经重修和扩建,颇具规模。但到了清末,马和船的交通运输功能逐渐被火车、海运所取代。加之大运河淤塞不畅,河运受阻,淮阴驿因此而衰败,规模大大缩小。光绪二十五年(1899)九月,清政府设邮政局于淮安城内都土地祠西。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又设电报局于淮安府署东茶厅。至此,驿站的功能已完全被邮政局、电报局所取代。民国元年(1912)五月,北洋政府宣布将所有驿站全部裁撤,淮阴驿大约就在那个时候关门了。

作者单位:淮安市档案馆 淮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