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传递乡土之美,盘城民歌中的非遗魅力

2024-02-26    韩正莲

摆上一桌丰盛佳肴,斟满一杯葡萄美酒,吼出一嗓盘城民歌……盘城民歌作为南京江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60多年的传唱历史,从田间地头到大雅之堂,这曲欢快高亢的民歌小调,在时光的流转中,传递着盘城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也成为盘城人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的载体和文脉。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6d8c2eaa00a645dca6421986554f7daa.jpg

起自田间地头的旋律

“雄鸡啼晓喔喔喔,抬头看见弯弯月哎,下脚踏破水中天呐……”这是曾经在盘城街道及周围村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起自田间地头,没有固定的曲调,是人们在劳作时为鼓舞劳动士气、增加劳动趣味性而创作的,以弹唱结合的形式展现着盘城人民丰收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歌在我们盘城地区一直有流传,尤其是大家集体劳动时期,伴随着耕田、插秧等各个劳动环节,民歌、劳动号子满田飞。”今年77岁的邹正吾是盘城民歌的传承人之一,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基层文化岗位,守在乡村文化这份事业里,帮助收集、挖掘民歌资料,并带着乡亲们一起传唱。

“盘城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来自乡野,它不是多高雅的旋律,而是我们劳动人民边劳动边唱,好比打个号子‘同志们加油干’一样。”邹正吾介绍,盘城民歌来源于乡村,来源于生活,经过岁月的打磨,逐渐转向小众化及茶余饭后的消遣,成为盘城民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ae9985687c2845e0aafff592206a75fb.jpg

唤醒记忆深处的乡愁

走进盘城街道红叶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阵阵悠扬的音乐旋律从活动室传出,民歌爱好者们正在专注地排练着《盘城民歌》,二胡、笛子、月琴……大家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活动室变成了一个小型音乐厅,时而欢快、时而舒缓的歌声传递着歌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浓浓的烟火气息。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年乐团,由盘城当地的音乐爱好者自发组建而成,从最初的3到5人发展到现在16人,尽管大家的人生经历并不相同,但对音乐都有着由衷的热爱。他们坚持每周聚在一起排练,还常常活跃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小舞台上,其中唱的最多的还是盘城民歌。

作为江北大地上一颗璀璨明珠,盘城文化与精神早已与江北的地方文化深深融合在一起,诞生于泥土、扎根于民间,口口相传、直抒胸襟的盘城民歌,是民间劳作画面的呈现,是民间情感心愿的倾诉。

焕发新活力的生活歌咏

民歌有着参与性与普遍性,内涵深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盘城民歌,盘城街道邀请专业团队对民歌进行挖掘、整理、提升,并将其搬上更大舞台,先后在南京市民间艺术节开幕式、江北新区盘城葡萄节舞台上大放异彩,使经典民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

舞台上,合唱团展现出高超的演唱技巧和默契的配合度,音符与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舞台下,观众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不时跟着熟悉的旋律哼唱,依稀能领略到盘城河水秀丽的风采。

半个世纪以来,歌声飞扬,传承不息。2018年,盘城民歌《秧歌高唱感谢党》节目在南京市首届民歌、民舞、民乐大赛决赛中荣获优秀奖;2019年被列入“江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生动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盘城民歌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记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才华和合唱艺术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