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润州:名城门户,烟雨南谷
历史上,镇江就是“南山北水”的地貌,素有“城市山林”之称。“南村烟树重重出,北郭春潮渺渺流。”古诗中的南村,正是五凤口村(今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南山街道五凤口社区),这个小小的山村就掩映在镇江东南的重重烟树和山谷溪流之间。
南谷寻早梅,烟雨含滴翠。南山风景区的东侧,有燕子山、菊花山、凤凰山、回龙山、金牛池山等几座小山,五凤口村,就栖居在这几座山围合而成的山谷当中。关于五凤口村有一种说法,这五座山就像是落在南山的五只凤凰,犹如“五凤朝阳”。得益于南山烟雨,五凤口村周边的山坡上满是竹林茶园。发源于八公洞水库的二七河,自西向东流过村南,滋润着山谷间的田野。自古以来,这里春有清茶滴翠,夏有绿荫清凉,秋有层林尽染,冬有蜡梅暗香。
早在秦汉时期,丹徒(今京口)至建邺(今南京)之间就有一条供车马通行的江南干线驰道,这条驿道就从五凤口村燕子山东麓经过。1905年,沪宁铁路在虎头山、燕子山间穿过,这里的宁静被南来北往的火车打破了。改革开放以后,黄七公路(宁镇公路)又从村后通过。2000年,官塘桥路经过拓宽改造,成了一条连通城区与沪蓉高速的“引资大道”。2014年,一座隧道穿过观音山,连接了东西、南北两座立交桥。国道、高铁、隧道、高架,一条条经济动脉都从这里经过,繁忙的交通拉开了名城镇江的城市格局。村庄慢慢消失,五凤口村也成了五凤口社区。山村虽小,却打开了镇江市区发展的门户。
交通便利,自会引来“丹凤朝阳”。五凤口村地处镇江南郊的城市边缘,早年以农牧业为主。因沪宁铁路穿村而过,1956年2月7日,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这里成立了“二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改称“畜牧二七大队”。由于五凤口村优越的地理位置,20世纪70年代初,锚链厂、柴油机厂、螺旋桨厂、环保设备厂、电容器厂、光学仪器厂等一批大厂入驻了这里。镇江的现代制造业就从这里开始起步,这片土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
灵山秀水,从来就不缺文人雅士。五凤口村深处的八公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踏春赏梅的胜地,早春时节便有梅花盛开。清道光年间,京江画派代表人物周镐,被八公洞梅花盛开的美景所打动,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绘制了《京江二十四景》中的一景“八公早梅”。通过周镐的画作,我们仍能感受到当年八公洞的风貌和韵味。
同样是道光年间,扬州琴僧问樵上人,慕名来到八公洞,隐居在半壑庵。晚年期间,他一边清修,一边传授琴艺,带弟子深入吴越,寻幽探古,探讨琴艺,参加琴会雅集。培养了扬州秦维瀚、丹徒羽士袁澄等一批古琴传人,为广陵派在镇江、扬州的传承弘扬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1983年,81岁的蒋逸雪先生叶落归根,回到五凤口村定居,他把书房取名为“南谷”。蒋逸雪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史学者,曾任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这里,他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笔耕不辍,开始了《南谷类稿》的创作和其他文史著作的编著。先生的学术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受到重视,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五凤口的村庄虽然消失了,但五凤口的乡韵依然在延续。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活动都会在五凤口社区如期举行,到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对于五凤口的村民来说,乡愁就是喧天的锣鼓、飘扬的彩旗,就是龙灯、就是舞狮,就是一年一度相聚畅谈的百家宴,就是五凤口的山水。
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南山街道
- 上一篇:锡剧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下一篇:英国阿美士德使团眼中的南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