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姻缘故事:白首完婚
“白首完婚”雕塑
在江苏淮安的河下古镇有一座雕像,名为“白首完婚”,它的背后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康熙五十年(1711年),33岁的淮安山阳人程光奎参加乡试。因以金钱贿赂副考官得中举人,发榜后被揭发,程光奎被判绞监候(后戴罪家中)。科场案后,程光奎破家,改字醒未,迁住河下粉章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大赦天下。程光奎这才恢复自由。第二年,他带着两岁的二儿子程允元(字孝思),北上以圆京师之梦,邂逅了举人刘登庸。两人相见恨晚,便为儿女订下了亲事:刘登庸将他的四女儿刘秀石许给程允元。程光奎当时以玉环一对为聘,刘登庸则回以女儿的庚帖。不久,程光奎带子南归。
刘登庸是北京平谷人,当时在吏部为郎官。不久,他被派到山西当地方官,后任蒲州知府。任满后,归居天津,与程家断了音讯。程光奎回淮以后,家业衰败,夫妻俩不久就死了。程允元24岁那年,根据家人的介绍,到平谷寻访刘登庸一家,却听说刘家已南迁,不知落居何处。当时他肩背行李,风餐露宿,沿运河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刘家的踪迹。再后来,传闻刘女已故,长兄劝程允元另娶,他不肯,说:“即使死了,我也要给秀石扫墓。秀石如果活着,为我守贞,我如新娶,岂不成了负义之人?”就这么一拖再拖,一直到了近六十岁,程允元仍是光棍一个。
程允元以为漕丁教读为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大河卫前帮漕船北上,程允元上了船,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船上生活。五月,船到天津时,因为风大浪急,只好暂时停泊,等待好天气。一天,岸上有人闲谈,说他们这儿尼姑庵里,有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姑娘,始终不肯嫁人,说是父母将她许给一个盐商的儿子,后来盐商家遇上大祸,现在不知在何处。程允元所在船上的人听后顺口插话道:“我们船上也有一个五十大几的男人至今未娶!”两下互问其详,才知道尼姑庵里的就是刘秀石。
船上的粮长杨锦文对此事特别热心,便上岸打听。原来,刘登庸一家归居天津后,刘秀石22岁那年,刘登庸病倒了,临终前将那对玉环放在秀石手中说:“淮南程允元是你的夫婿,一定要记住啊。”十几年后,亲人陆续亡故,只剩下刘秀石一个人,寄处尼庵。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她与程郎终于见了面。
天津知县金之忠得知此事,派人查实情况后,让夫人告诉刘秀石,要为他们办婚事。金之忠择于六月初八,备舆马仪仗,派执役数百人,持“义男贞女”金字牌,随程允元前去迎亲。两人在天津县衙大堂上举行了婚礼,金知县亲自主婚。婚后,刘秀石随程允元上了漕船,到山阳县定居。
事后,大学士兼两江总督高晋以此事上报朝廷。皇上认为这是千古奇事,值得褒扬,赐黄金三十两,建坊表彰,曰“贞义之门”。礼部将此事记入《礼部则例》,公布天下,引发轰动效应。有人写记,有人写诗,有人写小说,还有人写剧本,梨园到处演出。程、刘二人过世后,经官府出面、商人资助,程家后人在竹巷街西端为他们修建了“义贞祠”。
作者单位:淮安市档案馆
- 上一篇:关于洪泽湖“九牛二虎一只鸡”的“鸡”
- 下一篇:苏州竹器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