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遗产小镇 生机盎然
江苏扬州江都邵伯镇的名气,以前是石油,1975年,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在邵伯镇成立,拉开了全面勘探开发江苏石油资源的序幕。如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邵伯的文化遗产。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邵伯古堤、邵伯码头这两个遗产点,邵伯明清运河故道这一处遗产河道,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个镇,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这在运河沿线,是数一数二的。
先说说邵伯的来历和地理位置。东晋太元十年(385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渲蓄,西解旱忧,东免涝患。后人追思谢安治水之德,将其比作周代召伯,故称之为邵伯。北宋设邵伯镇,元置邵伯站,明建巡检司,清沿明制,民国设区。1949年后,行政区划多次调整。
古镇三面环水,水陆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淮江公路穿越全境,镇南有十里长河,京杭大运河和盐邵河在镇北交汇。邵伯堪称浮在水上的城镇,水生植物丰富,特别是“邵伯菱”,与“宝应荷藕”“高邮双黄鸭蛋”一起被誉为“运河三宝”。
邵伯镇西的邵伯明清运河故道,北至邵伯节制闸,南至南塘,长约2000米,宽约30米,是古邗沟的一部分。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前,河道废弃,污秽丛生,住在河边上的人家,到了夏天,门窗都不敢开,蚊虫太多呀!申遗之后,在国家资金的鼎力支持下,这段河道焕发了青春,护堤及码头得到修葺,河水清澈如镜。
东边,与明清运河故道平行的,是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的一条老街。全长1500米,由近万条青石铺成,似长龙,头南尾北。大小街巷,与老街相连,似龙爪,东西延伸。老街上,有纪念谢安的稀世古木甘棠树、巡检司、清代四部尚书董恂读书处、大会堂、老浴室、四角楼等历史遗存,以及修铁桶、做秤、理发、染布等老手艺。
在邵伯镇西北,京杭运河与古邗沟交汇处的斗野园内,有一只著名的镇水铁牛(又名铁犀),浑黑厚重,犄角扬起,双目对天。清康熙年间,淮河发大洪水,朝廷在淮河下游和京杭大运河段水势要冲之地,分置“九牛二虎一只鸡”,以祈镇水安澜。“斗野唱晚”为邵伯古“八景”之一,北宋高邮孙觉归里,游此,作《题邵伯斗野亭》诗,遍寄诸友,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等相继唱和,斗野亭因此而声名远播。
斗野园南,是“船闸博物馆”邵伯船闸,此闸扼江淮之要冲,经历了东晋谢安筑埭、唐代的“斗门”、宋代的“二斗门闸”、清代的“人字门船闸”、民国的“新式船闸”。目前,邵伯船闸的年通过能力仅次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
邵伯古镇还有非遗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邵伯锣鼓小牌子是国家级非遗,众人团坐,丝竹乐器与打击乐器交替演奏,或轻或疾,道尽人间悲欢。镇内还建有邵伯保卫战烈士纪念碑和陈列室,此为苏中“七战七捷”之第六战。
邵伯古镇,一座因“运”而兴的遗产小镇,旧日南北通达、商贸繁荣,今日则文旅融合、生机盎然。
(张庆 供图 )
- 上一篇:苏州竹器琐谈
- 下一篇:江苏靖江四眼井:文化遗产闪耀光芒